张家口市场采购贸易(张家口美华汽车贸易有限公司)

张家口市场采购贸易

张家口大境门长城。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明朝中后期,在张家口大境门长城外形成的“贡市”和“茶马互市”边贸市场,沟通了内地与边塞的贸易。

来自蒙古草原和欧洲腹地的牲畜、皮毛、药材、毛织品、银器等,在这里换成了丝绸、茶叶、瓷器和白糖。张家口成为我国北方国际易货贸易的内陆口岸。

在长城脚下的互市贸易中,最活跃的人群当数牙商,几乎所有的商品交易过程都有牙商参与。

明清时期,处在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前沿地带的张家口牙商,成为中国传统商业制度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

张家口市场采购贸易

大境门外马市牙商通过“捅袖袖”暗语交易。张彦台供图

长城脚下的“茶马互市”

大境门,位于张家口市最北端。门楣上,1927年察哈尔督统高维岳书写的“大好河山”四个颜体大字,苍劲有力,颇为壮观。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主持修筑北方长城,大境门段长城得以修葺。后于1485年和1546年,大境门段长城再次得以修筑,并建成来远堡与小境门。1644年,在小境门西边建成大城门,称为大境门。

“境门”意为边境之门。大境门与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并称万里长城“四大名关”,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指出,大境门是万里长城众多关口中十分特殊的一个。万里长城的关口大都以“关”“口”称呼,而大境门是万里长城上唯一以“门”命名的著名关口。从字义上看,“门”比“关”更多了一些开放、交流的意味。

这道具有开放交流意味的“门”,正与大境门作为我国北方国际易货贸易的内陆口岸的地位相契合。

而这里最早的贸易,始于明朝中后期的“茶马互市”。

马匹,在封建社会,既是交通运输工具,又是军事装备。中原由于自然条件限制,马匹常常不能自给,生产、生活、战争所需马匹,大都来源于西部和塞外地区。

而南方盛产的茶叶,具有消食生津、溶解脂肪的功效,深受西北部地区以肉食为主的少数民族的喜爱。

于是,在农耕地区与游牧地区的交界地带张家口,形成了茶马互市贸易,即茶叶、马匹互相交换的贸易市场。

明隆庆五年(1571年),明穆宗下诏,在宣府、大同、山西三镇的长城一线开设马市。

宣府,即宣府镇,位于今张家口市宣化区。

马市地点最初在宣府镇张家口堡长城外。马市从六月十三开始至二十六为官市,其后是私市,互市时间长达一个月。

“茶马互市”建立后,张家口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交易量大大超过了其他地方的马市。

官市,是限制马匹的交易数额的。具体规定,宣府张家口堡三万匹,大同府新平、德胜两堡一万四千匹,太原府水泉营堡六千匹。

可见,张家口堡一地就占了60%的马匹交易量。

而私市,交易量更大。

据日本学者小野和子考证,隆庆五年(1571年)张家口私市交易总量为马骡牛羊24217匹 (只),是官市交易3倍以上。到1578年时,张家口每年马匹交易量达到4万匹(只)之多。

张家口堡,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本是长城脚下的军事要塞。随着张库大道一线贸易的不断发展,张家口堡发展成一个具有贸易职能的边境城市,并最终在清代达到鼎盛。

清代户部尚书王骘在为《马市图》作序时称,张家口茶马互市贸易货品为“百货坌集”,互市场所也发展为多处。

互市建立后,来自蒙古高原的牲畜、皮毛、茶叶、药材、毛织品、银器、口蘑、发菜等通过张库大道,运到来远堡市场、西沟市场、元宝山市场,在这里以易货贸易的形式换成丝绸、茶叶、瓷器、白糖、棉织品及小百货等,从张库大道运到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恰克图(今蒙古国阿尔丹布拉克)、毛斯格洼(今俄罗斯莫斯科)等地。

参加互市贸易的有汉、藏、满、回、蒙古、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及日、英、法、美、俄等国的商人。这些商人在大境门内外修建了商行店铺1500多家,其中有国外洋行44家,年贸易额最多时达白银1.5亿两。

正因为“茶马互市”互通有无,使张家口堡这座边塞城堡商业活动日益繁荣兴旺。如今,张家口堡也被视为张家口城市的起点。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牙行数百家 门类多样

张家口互市贸易中,最活跃的人群当数牙商。牙商,也叫牙人或牙纪,是市场交易中买卖双方的经纪人。

我国古代,长途贩运的行商称作“商”,就地销售的坐商称作“贾”。由于全国各地商品价格、商业传统、语言习惯等方面存在区别,交易困难,所以在坐商和客商之间,产生了担任买卖说合、介绍交易的牙商。

牙商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牙商便出现在牲畜交易市场中。

《吕氏春秋》载,“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学于子夏。”“驵为驵会,即后世之牙侩。”

《史记集解》中记载,徐广曰,驵会之驵,即“马侩”也。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牙商的职能不再单单局限于牲畜行业,逐渐兼营其他行业。唐宋时期,随着社会分工逐渐细化,牙商的身影迅速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商品交换中。

明清时期,牙商制度正式成为全国通行的制度,牙商被官府正式引入到商业贸易中。

明嘉靖二年(1523年)定市易法,正式由官府颁发给牙商“牙帖”(即牙商执照),由牙商每年交纳税银,“官牙制度”由此开始。

在张家口互市贸易市场中,按商品品种的不同产生了专业牙商,如马牙商、牛牙商、羊牙商、斗牙商、皮毛牙商、茶牙商等。

张家口牙商的数量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据道光《万全县志》记载,“市井驵侩,无虑数百家,佣率千指。”“市井驵侩”指的就是牙商。

可以推测,当时张家口的牙商有数百家,牙商获得的佣金也很多。清末牙商已经有了自己的行帮组织,叫作牙行,后来还成立了牙纪公会。牙纪们共同推选会长,官府对牙纪的管理、收税、摊款,都通过会长来进行。

除了交易牲畜和茶叶的牙行,从事粮食交易的牙行也在清朝鼎盛一时。

斗,古代粮食交易使用的计量工具。在清代,卖粮食叫粜粮,要经斗牙行撮合,很少有直接粜谷物给蒙古族人或加工行业的。尽管粜粮、买粮人各出2%的佣金,但这样买粮人不担心粮食的质量和分量,卖粮人也不担心吃大亏。

据统计,清末在今天张家口市西沙河街、长胜街、边路街一带,斗牙行鳞次栉比,举目皆是,多时达40多家,仅西沙河街一带的粮食日成交额最多可达约750万斤。

巨大的粮食成交额,又使牙行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出现了不同的劳动服务分支,即北、中两路牙行。

张家口西沙河的斗牙行,俗称北路牙行。北路牙行主要字号有长盛公、春盛公、万福公、合义公、四合公、涌圣公、双盛公、长义公、和合公等。

另一支斗牙行,俗称中路牙行。这支牙行是专为米铺服务的,全部集中在元台子一带,铺面有八到十家,字号有三合公、永福公、合和公、三盛公等。

牙人牙行制度是中国特有的商业中介制度,被公认为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社会经济制度。

牙商居间中介的商品种类几乎无所不包。大到外地商贩汇集港口出口的茶、丝、棉花等商品或运到城市消费的粮食布匹等农副产品,小到乡民或小手工业者向乡镇集市兜售自家的粮食、牲畜等产品,日常生活中的米面杂粮柴油糖茶、瓜果桃李花生、纸张铜铁、鸡鸭鱼虾牛马羊猪、土布丝麻药材等,就连商品货物装卸、运输等行业,也往往要由牙商居间进行中介。

以牙人牙行为主要特色的中国传统商业中介,在当时有存在的必要,在中国商业史乃至中国经济发展史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市场交易的商品没有明码标价,买卖商品需要牙商来议价。来自草原和中原地区的卖客、买客,对市场行情的把握不是很准,牲畜又属于非标准化商品,需要牙商从中居间介绍。由于蒙汉等民族语言不便沟通,需要牙商从中翻译,并促成交易。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牙商暗语“捅袖袖”延续至今

“赚钱思埠头,得利思经纪。”“经纪”,即牙商。牙商们之所以能在市场上立足,在于他们有着特殊的技能。要掌握市场行情,懂得商品的性质,能辨别品质优劣。

茶叶牙商要对茶事颇有经验,善品茶叶品质之优劣,判断制茶技术之精粗,把握茶市畅滞之情形,通晓何种货品适合何地需要;

羊牙商一眼扫过去,就能准确数出一群跑动着的羊群的只数;

马牙商一看牲口的毛色就知道牲口的产地;

牛牙商一看牛,便知道牛的出肉量,会根据牛的皮色鉴定牛的品质,会鉴别是否为病牛;

米牙商抓几颗米一嗑,就知道米的水分含量、产地,甚至能准确地说出作物生长在河川地还是坡梁地;

……

张家口西沙河街有位姓施的斗牙商,是万全人。玩得好刮板(用来刮平溢出斗边粮食的木板),写得一手好字,还不用算盘算账。每次盘粮,边用斗量,边用脑子记,一车粮盘完了,成交也出来了,被人称为“斗十(施)全”。

清朝后期,一名叫李玉玺的牙商,人称“玉玺子”。李玉玺会多种外语,专做中外贸易的经纪人。同时,由于李玉玺擅长外语,多次为清政府派到张家口处理洋务的官员充当翻译,后被封为“皇家通事”。

如今,张家口市鼓楼东街六号,便是李玉玺当时所建的宅院。

市场中的牙商,大多由往来张库大道的退役领房、破产商人、驼夫、粮贩等组成。

牙商不仅专业程度很高,还要擅于察言观色,迅速掌握客商需求,做到“一手托两家,知心知情,一撮便合。”

到了清朝,张家口的牲畜交易市场主要在大境门外的西沟、正沟和张北县马桥进行。

张北县马桥的马市一年四季都有交易,冬春为淡季,夏秋为旺季。最兴旺的是每年农历六月至九月,每天清晨卖马牛羊者在这里集聚,甚至有不远千里而来的。

特别是农历六月二十四的骡马大会,会期六天,颇盛一时。

以张家口马桥的马牙商为例,牙商首先要了解买主买牲畜的用途。如买马骑乘用,牙商就重点介绍马的身材、蹄腿、毛色、口齿、脾气如何好。如果买马拉车用,牙商就推荐体格健壮、胸部宽大、蹄腿结实、喂草能吃的马。如买主说是买繁殖的母马,牙商就挑选长得高大,尤其肚子大,不容易落驹的母马推荐。

而进行交易前讨价还价阶段,牙商还有一套神秘的用手交流的暗语——在张家口,叫作“捅袖袖”。

70多岁的康太老人是现在张北马桥最老的牙纪之一。康太介绍:“‘捅袖袖’,是买卖双方讨价还价时,双方都不说话,用一只手藏在袖筒里,互相用手指触摸示意。”

暗语手势通常用五个指头表示十个数字,十百千万以此类推。食指代表一,食指、中指捏在一起为二,食指、中指、无名指捏在一起为三,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捏在一起为四,五指齐伸为五,拇指、小指捏在一起为六,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向内弯曲为七,拇指、食指向内弯曲为八,食指弯曲为九,伸出拳头为十。

如今,华北牲畜交易中心迁至张北县城北3公里处庙滩村南,建成集商贸、流通、服务于一体的全国性、现代化的牲畜交易中心。市场虽易址,但人们仍将这里称为“马桥”。

牙商暗语“捅袖袖”一直沿用至今,并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张彦台)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相关

张库大道上的茶印记

张库大道,是从塞外重镇张家口出发,通往蒙古草原腹地城市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并延伸到俄罗斯恰克图的贸易运销线,全长1400多公里,是有着“草原丝绸之路”和“草原茶叶之路”之称的古商道,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以及历史地位。

张库大道汉唐时已有雏形,明朝时在张家口一带设立“贡市”,后又设立“茶马互市”,至清朝走向鼎盛,民国之后逐渐衰落。

位于张家口市桥西区东窑子镇稍道沟的张库大道主题博物馆,通过《大境门开》《商道艰辛》《盛世辉煌》《记忆乡愁》四个部分、1800多件文物藏品,重现了这条充满艰辛和传奇的国际商道的悠悠岁月。

从张家口到库伦的驼队和牛车,载着茶叶和丝绸,穿过浩瀚的草原、起伏的丘陵、荒寂的沙漠戈壁,加上沿途交易,行程往往数月。奔波往返在这条商路上的,主要是能吃苦的晋商。

晋商每年深入到浙江、福建等地茶区收茶,再把收来的茶叶通过水陆两路运至武汉,在武汉的加工厂将部分茶叶焙制成砖茶,分类包装,运到北京,再雇骆驼运到张家口屯栈。

“我以茶来,彼以皮往。”在张家口,这样的贸易早在辽代初年已经开始。

河北省科技出版社1989年出版发行的《张家口地区公路运输史》记载,“在五代十国期间,张家口地区绝大部分为契丹所辖,在后唐天成二年,辽天显二年(公元927年),契丹曾向后唐商洽互市。当时规定在云州(今赤城县云州乡)之北的野固口为互市地点,即‘榷场’,契丹输出的物品主要有羊、马、皮毛,输入的物品则为茶叶、丝织品、贵金属和手工业品。”

张家口宣化区下八里村辽墓出土的《茶道图》和《备茶图》壁画及茶具实物,也让我们看到,在辽代初年,张家口一带的茶文化已经相当成熟。

辽墓壁画中茶道图描绘了储茶、碾茶、筛茶、煮汤、点茶、分茶、将进茶、饮茶等程序,这与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里的茶艺程序相一致。

辽墓出土的茶具有实用器和明器,主要有茶盏、盏托、茶碗、茶勺、渣斗,放茶叶的单体盒和多层叠式盒,茶碾、茶炉、茶壶、棕刷等,经分析是辽代地方窑烧造,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

这些生动的壁画和实物,使我们看到了辽代人的茶道生活,填补了中国北方茶文化历史档案的空白,也是茶文化在北方普及兴盛的写照。(整理/河北日报记者李冬云)

作者头像
1039创始人

联系我们:15775053793(同微);

  • 为你详细讲解:“1039市场采购贸易”是什么意思,有何特点和利弊,“市场采购贸易”和一般贸易方式有什么区别,“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怎么可以用这种模式来收汇,出口免税如何申报.
  •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如无特别标注,均为本站原创文章,于2021-12-13,由1039发表,共 6139个字。
  • 转载请注明出处:1039,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本文地址:http://1039.fwts.net/zixun/5477.html
上一篇:市场采购贸易客服中心(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流程)
下一篇:广州市场采购贸易补贴政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政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