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市场采购贸易示范点(义乌采购信息平台结汇)

掌上春城讯5月24日下午,昆明市“召开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昆明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围绕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专题,市委政策研究室、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进行新闻发布。

昆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婕主持发布会。

昆明市市场采购贸易示范点

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枢纽架构取得新成效

昆明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戴惠明介绍,近年来,昆明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5000亿元、6000亿元大关,2020年达到6733.79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从第17位跃升至第12位。

“十三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8%,其中2017、2018年分别增长10.4%和14.0%,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位。

在新兴产业培育方面,昆明实现加速突破。生物医药产业成为第四大支柱产业,云南新能源乘用车制造实现“零”的突破,5G智能手机实现昆明造,区块链、人工智能、VR/AR等重点领域集群规模不断扩大。高原特色农产品产业供应链、云南现代花卉供应链、汽车零部件现代流通供应链、昆明城乡快消品供应链4个链条建设进展顺利。

昆明市先后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生物医药大健康、高原特色农业、信息及芯片产业等科创中心挂牌运营。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家,省级重点实验室55家,“十三五”期间全社会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1.6%,科技进步贡献率从42.1%提高到60%。

“以‘五网建设’为重点,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枢纽架构取得新成效。”戴惠明介绍,长水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位列全国第6,开通国内航线304条、国内通航城市128个,国际(地区)航线92条、国际(地区)通航城市63个。已开通连接东盟10国、南亚5国首都及重点旅游城市航班,南亚、东南亚通航点达45个,位列全国首位。沪昆高铁、云桂铁路建成通车。东格、石泸、寻沾、机场北高速建成通车,全市公路总里程突破2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地铁运营总里程达139公里。

昆明成为全国第四个齐聚三大基础电信企业国际局的城市,全面启动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工作,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家级信息通信枢纽初具规模。入选全国首批5G城市,实现了市内主要城区、重点场景及重点产业园区的5G网络连续覆盖,全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南博会暨昆交会、上合昆明马拉松、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环滇池高原自行车邀请赛等国际会展赛事活动影响力不断增强。昆明市教育对外合作交流中心挂牌成立,全球首家西甲国际足球学校在昆落户。对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实行144小时过境免签。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国际友好交流城市数量分别达25座、19座,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缔结友城数量居全国第一。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第八届中国—南亚国际文化论坛等展会成功举办,昆明连续三年入选国家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

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总部及分支机构进驻昆明数达109家,在昆外资金融机构达12家,与60个国家(地区)发生跨境人民币业务,与700多家境外银行机构畅通了跨境清算渠道。2020年,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63户、同比增长38.14%。国际组织总部和地区代表处(含领事机构及代表处)达15个。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南亚东南亚科技服务业合作中心落户昆明,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总数达78家。富滇银行成为全国首家“走出去”的城市商业银行,走向南亚东南亚的企业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

昆明坚持“科学治滇、系统治滇、集约治滇、依法治滇”,深入实施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滇池全湖水质由劣Ⅴ类好转为Ⅳ类,为近30年最好水平。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长期保持在97%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51.4%,“春城绿”“昆明蓝”“四季花”成为昆明最靓丽的名片。荣获联合国人居署“国际花园城市”金奖,获得“世界春城”全球第一,位居全球避暑名城和中国避暑名城榜首。

民生投入保持高位水平。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都投向了民生领域。2020年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8018元、17719元。新增优质学位7万余个,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05年,高考一本上线率提高到29.13%。先后引进21家省外医疗机构在昆合作办医。全市人口平均期望寿命提高至80.04岁,孕产妇死亡率降至6.95/10万,婴儿死亡率降至2.95‰。

首席科学家为昆明市相关产业发展助力

发布会上,昆明市科技局局长王键表示:“近年来,围绕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化发展方向,昆明市坚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高端人才引进培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人才、平台和昆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

先后制定《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2017-2030年)》《昆明市加速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截至目前,昆明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166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0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2个,在昆建立的省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总数达到332家,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梯度创新载体体系。

2020年9月17日,昆明市科技局作为全国唯一的省会城市参加了国家科技部举办的“中俄科技创新年”活动,昆明在俄罗斯的科技合作增加了新的合作伙伴,为昆明今后和俄罗斯圣彼德堡以及下诺夫哥罗德州建立更加深化务实的合作,共同建设“科技合作友城”完成了第一阶段工作。

2020年,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昆明)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会议顺利召开。俄罗斯联邦技术转移中心、昆明市科技局和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共同签署了三方合作协议,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从昆明通过线上平台在俄罗斯落地,形成了昆明在俄罗斯的一个实体技术交流基地。作为此次会议的重要成果,在西方科技封锁的大背景下,500项全球科技先进成果正式落户昆明,为昆明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多的技术选择,进一步夯实了昆明科技成果转化的资源平台,增强了昆明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在国内外的吸引力。依托昆明南亚东南亚科技服务业合作中心,组织开展了面向南亚东南亚10个国家开展科技创新需求分析,并第二次正式发布了《2020年度南亚东南亚国家科技需求白皮书》,为全市外向型企业和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科技合作,提供了重要参考方向。

2020年,全市首次认定了11家国际对外科技合作基地,目前昆明市拥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4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4家,其中,自贸区相关企业已经在泰国建立了中国唯一一个海外检测机构。市科技局和金砖国家以及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南亚东南亚国家有关企业(机构)建立了畅通的合作交流机制。为昆明企业“走出去”,践行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彰显昆明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科技辐射中心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昆明市始终把科技创新高端人才放在核心位置。2020年7月9日,高原特色农业科创中心、生物医药大健康科创中心挂牌,朱有勇院士、郝小江院士、张文宏专家等一批著名科学家成为昆明市相关产业的首席科学家,六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在“十三五”期间,顺利完成框架布局,为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奠定了更加坚定的基础。

2020年,昆明市引进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团队,在昆明建立糖尿病诺奖研究院创新基地,打造诺奖实验室公共服务平台;“十三五”以来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178名,共选拔培养254名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4名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级、省级创新团队达到257个。2020年共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业务1353件。

“十三五”期间,昆明市已实现14个县(市)区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全覆盖。累计认定27家昆明市重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服务机构,这些机构建设了“在线工业云服务平台”等9个相关平台,实现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共引进域外知名科技服务机构39家,培育重点科技服务机构357家。2020年,通过云南省技术交易市场、昆明南亚东南亚科技服务业合作中心、中国东南亚南亚电子商务港等平台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实现技术转移超过50项。

全国首个跨境电力交易平台落地昆明

“‘十三五’期间,昆明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节点作用和枢纽地位不断增强,”昆明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鲁介绍,昆明融入国内大市场,覆盖全市的消费商圈基本形成,人均商业面积位居省会城市前列,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5年的2098.42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070.44亿元,增长46.3%。

建设开放平台载体畅通双循环,昆明综合保税区、昆明高新保税物流中心、腾俊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正式获批,新增注册企业1.8万户,141条试点任务全面推进,形成42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昆明经验,开通昆蓉欧、中亚、中越国际班列,高原特色农产品等产业供应链建设稳步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显著提高。

获批中国(昆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评比认定6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788万单,累计申报货值6亿元。2021年1—4月,昆明市跨境电商累计完成进出口额5.3亿元,同比增长54.9%。建成全国首个跨境电力交易平台—昆明电力交易中心,南亚东南亚国家购电主体超过100家,跨境交易电量138亿千瓦时。获批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重点推进旅行、文化、健康、物流、科技、金融、数字、会展等8个特色产业领域。获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蔬菜花卉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认定3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及项目居西部城市前列。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获批第五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出口商品货值超过300万美元。2020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05亿元,比2016年增长1.5倍,年均增长25.2%。

“十三五”期间,昆明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6亿美元,年均增长30.4%,对东南亚、南亚国家直接投资额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99.6%,重点涉及农业、制造业、采矿业、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全市累计新增对外投资项目137个,协议投资总额22.6亿美元;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合作项目88项,合同金额30.4亿美元;累计外派劳务人员超过5000人;设立老挝、泰国驻外商务代表处,完善国际商事仲裁服务中心功能。贯彻落实国家境外替代种植政策,替代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在实现禁种除源、维护边境地区和平稳定,帮助缅北、老北地区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依托即将开通的中老铁路,积极申报王家营铁路口岸开放,开辟昆明到东南亚陆路新通道,构建对外流通新格局,稳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链、供应链。昆明国际货运班列辐射8个国家(地区),累计完成国际运输到发柜数量1万标准箱,货量18.7万吨,货值28.9亿元。成功开通昆明至曼谷、旧金山、德里、吉隆坡、达卡、新加坡“客改货”包机、纯货机航线,累计执飞航班21班,出口54.3万个包裹,产生贸易额538.9万美元,确保了疫情期间向南亚东南亚物流通道的畅通。

金融业已成为昆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截至2020年底,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实现772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从2015年的8.8%提高到11.4%,提高2.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63万亿元、1.97万亿元,较2015年分别增长37%、65%。证券业交易额2.8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56%。全市保费收入299.8亿元,较2015年增长75%。金融业增加值、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保费收入稳居全省首位、西部地区第四位,金融业已成为昆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发布会上,昆明市金融办党组书记、主任杨文志就建设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工作情况进行了发布。

五年来,昆明市共引进各类金融机构17家。昆明国际金融小镇示范点2019年正式挂牌运行至今,已有19家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入驻。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与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先后与20家在昆银行签署战略协议,建立了政金企互联互动长效工作机制。

五年间,全市金融机构新增各项人民币贷款7800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的53.8%,年均增速达10.5%。通过财园助企贷、银税互动、提供便利化金融服务等措施积极引导在昆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切实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积极引导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做大做强,出台了《昆明市推进企业上市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建立了昆明市“金种子”后备企业库。有效发挥省、市两级政策叠加效应,向省级资本市场发展专项资金累计申报项目122个,获得省级补助资金9681.5万元。2017年至今市级财政补助企业上市挂牌资金2507.4万元。全市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6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37家。

富滇银行作为全国首家“走出去”的城市商业银行,在老挝设立老中银行,并在老挝磨丁特区设立首家分行。太平洋证券与老挝金融机构合资成立老中证券有限公司。诚泰财险在老挝设立机构获得老方同意。抢抓自贸区昆明片区建设的契机,积极推动各项金融改革试点任务落地见效,加快推进跨境金融发展。目前,全市共有23家银行的300余个机构开展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参与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市场主体达1500余家。全市与60多个国家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泰铢、越南盾、老挝基普、缅币4个小币种已在区域银行柜台挂牌交易,实现周边国家全覆盖。自2010年云南成为我国第二批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至今,昆明跨境人民币结算额累计突破3000亿元。2016年,昆明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设立常态化的金融论坛。

你好世界

昆明国际友城旅游联盟成立!

近年来,昆明市文化工作紧紧围绕用文化架设城市对外开放桥梁纽带的要求,从文化艺术、文化遗产等各个领域,不断加大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力度。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明瑶介绍。

近年来,昆明选派专业院团作为昆明市和昆明人民的“文化使者”,赴欧洲、澳洲、非洲、美洲、亚洲各国和和香港、台湾地区开展文艺展示演活动,成功举办了九届“中法文化之春活动”。利用昆明-苏黎世友城关系,设立了“昆明市与苏黎世互派艺术家对外交流宣传项目”。通过组织富民小水井苗族合唱团赴英国伯明翰等地巡演、组织非遗传承人和传承项目参加“尼泊尔—中国城市文化对话活动”,选派武术教练赴曼德勒市进行武术教学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展示合作项目,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通过在昆举办《欧洲先锋派·恩特林登博物馆20世纪藏品鉴赏展》等文化展览、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创建国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与瑞士苏黎世相关部门开展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合作项目、建设有关国际援华抗战专题展览等方式,进一步丰富了对外文化交流的渠道和平台。

旅游服务方面,通过在昆设立法国、意大利等国签证中心,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通过加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世界旅游联盟,成立昆明国际友城旅游联盟等措施,强化与国际国内交流合作。2017年举办昆明国际友城旅游合作大会,与缅甸仰光市、老挝万象市、马来西亚古晋南市、柬埔寨金边市、尼泊尔博克拉市等5个国际友好城市以及红河、西双版纳、德宏、丽江、迪庆等5个云南省热点旅游州市共同发起成立昆明国际友城旅游联盟。

昆明市做足“文旅+”发展文章,一批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大力推进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夜间旅游、自驾旅游、体育旅游以及会展旅游发展。唤醒工业文化魅力,持续推进创库、秘境M60创意园、金鼎1919等创新发展,加快昆钢、石龙坝水电站等保护与活化利用,打造成展示昆明工业历史文化的窗口。

结合5G数字化建设,鼓励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省大剧院等各类文化场馆、文保单位开发在线云直播、VR/AR游等科技体验。鼓励和推进非遗展演进景区,强化古滇文化、非遗文化、花卉文化等元素融入,设计并开发具有昆明地方特色的“昆明礼物”系列商品。

推进文化艺术项目旅游化,着力文化剧场新地标建设,开展方言特色喜剧编创、原创地域音乐剧展演、云南民族交响乐剧目推广等,强化在文化艺术场馆、景区景点、历史街区等的展演。加强与省内各州市的合作,积极引进和融入各州市、各民族的优秀歌舞演出剧目,形成辐射全省和面向全国和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民族艺术聚居区”。抓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系列项目建设,推出一批红色旅游产品。

昆明市着力打造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上合昆明马拉松、昆明环滇池高原自行车邀请赛、中华龙舟大赛、中国东川泥石流国际汽车越野赛、昆明网球公开赛、西甲希望杯足球赛、MCC地中海中国(昆明)冠军赛等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赛事,持续举办春城文化节、聂耳音乐节、慕尼黑啤酒节—昆明之旅等文化品牌活动,大力推动西甲足球学校等一批国际化的文化体育项目建设。利用赛事活动、合作项目,充分展示昆明城市风采、搭建国际文化和体育交流合作平台,不断扩大昆明的国际影响力,极大提升了昆明的国际美誉度和知名度。

掌上春城记者:刘莹

责编:李冬雨

编审:吴晨萍

终审:李严

作者头像
1039创始人

联系我们:15775053793(同微);

  • 为你详细讲解:“1039市场采购贸易”是什么意思,有何特点和利弊,“市场采购贸易”和一般贸易方式有什么区别,“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怎么可以用这种模式来收汇,出口免税如何申报.
  •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如无特别标注,均为本站原创文章,于2021-11-25,由1039发表,共 7939个字。
  • 转载请注明出处:1039,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本文地址:http://1039.fwts.net/zixun/590.html
上一篇:民生银行市场采购贸易结汇(民生银行董事会换届)
下一篇:成都市场采购贸易补贴(成都外来毕业生补贴)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