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采购贸易图示(市场采购贸易和一般贸易)

全篇近24000字。

第十八章

国际贸易

总结提要

A.国际贸易的实质

1.专业化、劳动分工和贸易提高了生产率和消费的可能性。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益。从事国际贸易比只依赖千国内生产更有效率。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重要差别在于:国际贸易拓宽了市场,贸易在主权国家之间进行,以及各国一般都有自己的货币,需要根据汇率进行兑换。

2.多样性是国家间进行贸易的根本原因。在这个一般的原则之下,我们看到贸易的发生是因为:(a)生产条件不同;(b)成本递减(或规模经济);(c)偏好不同。

B.国家间的比较优势

3.回忆一下,由于生产条件的不同或偏好的多样性,贸易就会产生。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则。比较优势原则认为,如果专业生产并出口它能以相对低成本生产的商品, 则每个国家都能从中获益。同理,如果进口那些本国生产成本相对高的产品,则每个国家也将从贸易中获益。即使一个地区在所有商品上的绝对生产率都比另一国更高或更低,比较优势原则也仍然成立。只要国家间在相对效率上存在差异,各个国家就会在某些商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或比较劣势。

4.比较优势原则不仅指出了专业分工的地理格局和贸易方向,而且也说明了:贸易及其引致的世界生产的扩大,使得各国的情况较之原先已经得到改善,实际工资(或更一般地说,全部国民收入)也有所提高。旨在“保护”工人或产业的配额或关税,将会减少一国的总收入和消费的可能性。

5.比较优势原则适用于多种商品和多个国家的情形。在多种商品的情况上,我们可以根据其比较优势,将商品按其相对效率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在存在多个国家时,贸易可能是三角形或多边的,国与国之间可以有大械的双边贸易盈余或赤字。

C.贸易保护主义

6.完全的自由贸易会使贸易品的国内价格等于世界价格。自由贸易下的商品由价格低的市场流向价格高的市场。

7.关税提高了进口品的国内价格,使得消费和进口下降,国内生产上升。配额的作用与关税相似,但同时会降低政府的收入。

8.关税带来经济浪费。国内消费下降和把资源浪费在没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生产上,会使经济遭受损失。这种损失一般都超过政府从关税中得到的收入。

9.大多数支持关税的论点只是将某些特殊利益集团的特殊利益合理化,但经不起经济学的分析。三种能经得起仔细研究的观点是:(a)贸易条件或最优关税在原则上能以牺牲其贸易伙伴的利益为代价来提高大国的实际收入。(b)在就业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时,关税可以增加就业,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能达到同样的就业目标,而同时所带来的无效率损失要少于关税这种“以邻为壑”的政策。(C)有时,幼稚产业需要临时性保护,以实现它们贞正的长期的比较优势。

10.如果由于失业和外汇市场的扰动,市场不能正常运行,那么比较优势原则就要加以修正。而且,如果进口品降低了某些部门和要素的收益,那么这些部门或要素就会因贸易而受到损害。

摘:

致国民议会:我们正在同国外对手进行一场令人难以忍受的竞争。这个对手生产光线的条件十分优越,可以用很低的价格占领我们的市场。这个对手不是别人,而是太阳。为此我们请求通过一项法律,关闭和堵塞所有可以透光的窗户、通道和缝隙,使它无法损害我们这个为国民谋福利的产业。

签名:蜡烛制造商—巴斯夏

国际贸易的实质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很容易忽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美国向其他国家输出大批的食品、飞机、计算机和机器;作为回报, 我们得到大批的石油、鞋子、汽车、咖啡以及其他的商品和服务。尽管美国人为自己的创造才干而自豪,但冷静反省一下,自己所消费的很多东西,包括火药、古典音乐、钟表、铁路、青霉素以及雷达等,都是出自于久远那些也许已被遗忘了的人们的聪明才智。

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经济力量究竟何在?简单地讲,就是贸易能够促进专业化,而专业化则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在长期内,扩大的贸易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能使所有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得以提高。于是各国都逐渐意识到,向全球贸易体系开放自己的市场,是经济通向繁荣的最佳途径。

在本章中,我们将讨论决定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以拓展先前的分析。国际贸易是一个制度体系,各国都经由它来出口和进口商品、服务及资本。国际经济学中包含许多当今最有争议的问题:一个国家有如此多的消费品产自外国,该国应否为此忧虑呢?我们能否从自由贸易中获利,或者说,我们应否限制与墨西哥和中国的贸易呢?在与“廉价的海外劳动力”的国际竞争中,美国工人是否蒙受了损失呢?应该怎样把主宰国际贸易的原则延伸到知识产权,如版权和专利权的保护上?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

从根本上讲,贸易就是贸易,而无需考虑从事它的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尽管如此,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之间还是存有三大差异,这些差异在实际操作中和经济学意义上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扩展了的贸易机会。国际贸易的主要好处是它拓宽了贸易的范围。如果我们只能消费本国生产的东西,那么世界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会变得贫乏单调。加拿大人会没有酒喝,美国人会吃不到香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人将欣赏不到爵士乐和好莱坞电影。主权国家。跨国界的贸易涉及到不同国家的公民和厂商。每个国家都是一个主权实体,都对跨越国界的人口、商品和资金流动进行管制,这与国内贸易明显不同。在国内贸易中,只有一种货币,商品和货币可在垃内自由流动,人口很容易搬迁以寻求新的机会。国家有时会通过关税或配额,对国际贸易设置壁垒,以“保护”会受影响的工人或企业,使其免遭国外竞争的冲击。国际金融。大多数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我想用美元购买一辆日本汽车,但丰田公司可能希望我用日元支付。汇率是不同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如以美元换算的日元价格),美元与日元的兑换必须按照汇率来进行。国际金融体系必须保证美元、日元以及其他货币能够顺利流通和兑换,否则贸易便将面临搁浅。有关国际贸易的金融方面的问题,我们将在宏观经济部分的有关章节中进行分析。

美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

美国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表18-1列出了美国2007年对外贸易的商品构成情况。尽管服务业贸易增长迅速,商品尤其是制成品仍是贸易的主要部分。这些数据显示,美国出口数量惊人的初级产品(如食品),进口大量的精密的和资本密集型的制成品(如汽车和计算机设备)。而且,我们还可以发现大规模的双向的或产业内部的贸易。在一个特定的行业中,美国在同一时期内往往既需要进口也需要出口,因为产品的高差异性已经导致不同的国家都可以在该产品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商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原因

国际贸易模式背后的经济因素是什么?基于以下三种原因,各国都发现参与国际贸易是有利可图的:生产条件的多样性,各国偏好不同,生产成本随规模递减。

自然资源多样性

由于生产可能性的多样化,各国之间才会发生贸易。事实上,生产条件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所反映的还是各国自然资源和要素栾赋的差异。一国可能拥有石油,而另一国则有大量肥沃的土地;一个多山的国家可以大量用水力发电再卖给邻国,而一个拥有深水港的国家可以成为一个国际船运中心。

偏好不同

贸易的第二个原因在于偏好。即使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条件是相同的,但如果它们对商品的偏好不同,则国与国之间也还是需要进行贸易的。

举例来讲,假设挪威和瑞典两国从海里捕的鱼和在陆地上生产的肉类食品在数量上差不多,但瑞典人非常喜欢吃肉,而挪威人则偏爱吃鱼。那么,对双方都有利的贸易——挪威出口肉到瑞典,瑞典出口鱼到挪威——就会发生,两国都将从这种贸易中获利,国民的满足程度会提高,就像童话中杰克·斯普拉特(儿歌里的小矮人,很胖一译者注) 用自身的肥肉交换他老婆的瘦肉一样。

成本差异

也许,进行贸易的最重要原因是各国在生产成本上 存在差异。在不同国家之间,劳动力成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举例来说,2006 年中国的每小时工资为 1 美元,相当于西欧国家的 1/30。国际企业为更加有效地竞争,纷纷寻找其产业链的某些环节落户到中国,利用中国的非熟练劳动力来获取利润。当一个音乐播放器或手机上标明“中国制造” 时,这很可能只意味若它是在中国组装的,而设计专利、市场营销和硬件驱动等则很可能是在其他国家完成的。

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些企业或国家享有规模经济的优势;也就是说,当产出扩张时,生产中的平均成本将会降低。当某个国家在某一产业上具有先发优势时,它就可以成为该产业的高产量、低成本的制造商。规模经济使得它比其他国家占有明显的成本和技术优势。其他国家会发现,从领先的厂商那里购买,比自己动手制造要更加便宜。

在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的产业中,规模大通常是一项重要的优势。作为世界上领先的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可将设计、开发和测试新飞机的巨额成本分摊到它所出售的大量产品之上。这意味着,它可以比那些销售量小的竞争者以更低的价格出售飞机。波音唯一真正的竞争对手是欧洲的空中客车公司。由于从几个欧洲国家获得了研发经费,空中客车公司才得以创建和运营。

成本递减的例证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表 18-1 中大批的产业内贸易这一重要问题。为什么美国同时进口和出口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不妨看一下英特尔这样的生产高端半导体的公司。英特尔公司不仅在美国,而且在中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设有制造厂。公司时常从一个国家将生产出来的零部件运送到另一个国家进行组装和测试。此外,在汽车、钢铁、纺织及许多其他制造业产品上,我们也都可以看到类似的一个产业内的国际分工格局。

国家间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原则

各国应该生产和出口具有独特优势的商品,这一点已经是一个常识。但在常识之外,还有一个更深刻的能适合所有贸易(在家庭内部、国家内部或国家之间)的基本原理。比较优势原则认为,即使一国在每种商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都绝对地更有效率(或绝对地更缺少效率),该国也仍然能够从国际贸易中获益。事实上,按比较优势原则进行的国际贸易对所有的国家都有利。

似乎有悖常识

设想一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产品一计算机和服装。假设在计算机和服装的生产上,美国每个劳工的产出(或每单位投入的产出) 比其他国家都高;但假设美国在计算机的生产上比它在服装的生产上要更有效率。以数字为例, 其计算机的劳动生产率要比其他国家高50%, 而服装的劳动生产率只比其他国家高 10%。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出口其生产效率相对更高的产品(计算机),进口其生产效率相对较低的产品(服装),美国将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或者,看一下像马里那样的小国。在马里,工人使用手工织机,其劳动生产率比工业化国家的低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它如何指望出口纺织品呢?令人惊讶的是,根据比较优势原则,马里通过出口其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的商品(如纺织品),而进口生产效率相对较低的商品(如涡轮机和汽车),也能够从贸易中获利。

【比较优势 (comparative advantage, 也译作“相对优势”或“比较利益”——译者注)原则认为,如果各国专门生产和出口其生产成本相对低的产品,就会从贸易中获益。或者反过来说,如果各国进口其生产成本相对高的产品,也将从贸易中得利。】

这一简单的原理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坚固的基础。

市场采购贸易图示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

不妨以两个世纪以前的美国和欧洲为例,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如果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或者更一般地说,资源的生产效率)比欧洲高,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就不需要进口任何东西呢?反过来,如果欧洲因此利用关税或配额来保护其市场,这种做法在经济上是否就

明智呢?

1817年,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首先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揭示了国际分工对一国是有利的,并称它的这一结果为比较优势原则。为简单起见,李嘉图只分析了有两个地区和两种产品的情况,并选用劳动小时数来衡量所有的生产成本。我们现在依照他的方式,讨论欧洲和美国的粮食和服装的贸易情况。

由表18-2可见有关数据。在美国,生产1单位粮食需要1小时劳动,生产1单位服装需要2小时劳动;在欧洲,生产粮食的成本是3小时劳动,生产服装的成本是4小时劳动。我们看到,美国在这两种商品上都拥有绝对优势,它生产两种商品的绝对生产效率都要比欧洲高。但是,美国在粮食生产上有相对优势,而欧洲在服装生产上有相对优势,因为美国的粮食相对便宜,而欧洲的服装相对便宜。

从这个事实出发,李嘉图证明了,如果两国都专门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即美国专门生产粮食,欧洲专门生产服装,那么它们就都会获得利益。由此,美国会向欧洲出口粮食以换取欧洲的服装,而欧洲也会向美国出口服装换取美国的粮食。

为分析贸易效果,我们必须衡量两种情况下,两国生产和消费的粮食和服装的数量:(1)没有国际贸易时的情况;(2)两国专门生产自已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进行自由贸易时的情况。

贸易前,先考虑一下没有任何国际贸易时的情况。没有贸易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贸易非法, 或存在禁止性关税等。表18-2所列的是美国工人1小时的实际工资,它相当于1单位的粮食和1/ 2单位的服装;而欧洲工人工作1小时只能挣得1/3单位的粮食或1/4单位的服装。

如果两个孤立的国家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则显然,两国的粮食和服装的价格会由于生产成本的不同而不同。在美国,因为生产1单位的服装要花费两倍于生产1单位粮食的劳动,所以服装的价格将是粮食的两倍。在欧洲,服装价格则为粮食价格的4/3。

贸易后现在设想所有的关税都取消了,自由贸易可以进行。为简便起见,我们进一步假设不存在运输成本。当贸易开放后商品将怎样流动呢?在美国, 服装的相对价格较高(价格比是2, 欧洲则是4/3);而在欧洲,粮食相对较贵(价格比是3/4, 美国则是1/2)。假设这些相对价格,同时没有关税和运输成本,于是,粮食会很快由美国运到欧洲,而服装则由欧洲运到美国。

当欧洲服装进入美国市场之后,美国的服装制造商会发现,服装价格下降从而利润减少, 于是他们开始关闭自己的工厂。相应地,当美国粮食冲击欧洲市场时,欧洲的农场主发现粮食的价格开始下降,他们将遭受损失,有些甚至面临破产,于是各种资源就会从农业中抽走。

当所有的国际贸易调整都完成之后,欧洲和美国的服装和粮食价格就会变得相等(就如同一旦你将两个相连的水管之间的障碍物清除了之后,两个管子中的水就会达到同一水平高度)。由于没有供给和需求的进一步详细的材料,我们不知道价格会达到什么水平,但可以确定,新的相对价格一定是在欧洲的价格比率(粮食对服装的价格比为3/4)和美国的价格比率(1/2)之间。让我们假设最终比率为2/3, 即2单位的服装可以换得3单位的粮食。为简便起见,我们以美元衡量价格,并假设自由贸易时粮食的价格为2美元,这意味着服装的自由贸易价格为3美元。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不同地区的生产活动发生了改变。美国将资源从服装业撤出,专门生产粮食。而欧洲则缩小了农业部门,扩大了服装制造产业。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各国将其生产转向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

贸易的经济利益

两个地区对国际贸易开放的经济影响是什么?整体上讲,美国会从服装的进口成本比自己生产成本要低这一事实中受益。同理,欧洲也从专门生产服装和消费比国内生产成本低的进口粮食中获利。

估算贸易利得的一个最简便的方法,是计算贸易对工人实际工资的影响,实际工资以工人每小时工资可购买的商品数来衡队。 由表18-2我们可以推知,欧洲和美国的工人贸易后的实际工资都比贸易前要高。为简明起见,假设每个工人买1单位服装和1单位粮食。贸易前这一商品组合要花去美国工人3小时的工资,花去欧洲工人7小时的工资。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当各国集中在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生产和贸易时,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会变得比原先要好。与没有贸易的情况相比,当各国的劳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用以交换比较劣势的产品时,他们工作同样的时间就能获得更多的消费品。】

外包作为另一种贸易形式

近年来,美国人开始关注外包 (outsourcing, 有时也称offshoring)。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外包是指将服务业务或生产加工等分派到海外去进行。电话营销、医疗诊断、出版业务、网络开发和工程设计,都是外包的成功范例。曾几何时国际贸易主要是以交易货物为主,而境外服务一直价格昂贵。但现在,依靠便捷高效和价格低廉的网络电信服务,境外服务可以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去完成。19世纪,成本低廉的远洋运输曾使得国际谷物贸易的规模显著扩大;如今,成本低廉的通信服务,也使得印度建筑设计师有可能为纽约的公司完成设计等工作。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外包贸易可视为比较优势原则在更多领域中的推广。举例来说,格里高利·曼昆在担任G.W布什总统的首席经济顾问期间曾指出:“我认为外包将是一种不断继续增长的贸易现象。然而应当看到,长期内它对我们的经济应当是有利的。”曼昆的评论在共和党和民主党中都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一位政客称其为 “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经济学”。

大多数经济学家都倾向于同意曼昆的观点,即认为外包是比较优势原则进一步应用的范例。这当然会影响美国政策当局的立场。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经济学家(也是民主党总统的顾问)艾伦·布林德曾对此作了详尽的分析,并对美国(或许也是对当今的学生们)提出了如 下的建议:

发达国家尤其是像美国这样的富国,将不得不重新认识“工作”的本质,以拓展其在非贸易的服务领域中的巨大优势:离“摇钱树”最近!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服务的“生产”将会进一步实行专业化分工,个人服务势必将既是自主的也是高回报的。可见,美国未来的劳动力中,势必将出现更多的高级离婚律师和更少的例行合同事务的律师;势必将有更多的内科医生和更少的放射科医生 ;势必将有更多的营销员和更少的打字员。美国市场体系对这场调整看来反应良好,尽管所涉及的面的确非常之宽。以前如此,今后亦然。尽管如此,这场调整仍然需要时间,且可能朝着某些还不确定的方向发展。

比较优势图解

我们可以用生产可能性边界 (PPF) 对比较优势作进一步的分析。尽管在这里依然是使用以劳动成本为基础的简单的数值例子, 但分析结论在一个拥有多种不同投入品的竞争世界中也同样是有效的。

没有国际贸易时的美国

在第1章,我们曾介绍了生产可能性边界(PPF),它表示的是在既定的资源和技术水平下,一个社会所能生产的商品的组合。利用表18-2中的生产数据,并假设美国和欧洲都有600单位劳动,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得出各自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图18-1中列示的是美国在既定的要素投入和技术水平下,生产粮食和服装时可能达到的水平。图18-1显示了各种生产可能性,图中DA线是美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它的斜率为-1/2。这表明粮食和服装在生产中的替代条件。在没有国际贸易的竞争市场上,粮食对服装的价格比率是1/2。

到目前为止,我们集中讨论的是生产,而一直忽视了消费。请注意,如果美国孤立于所有的国际贸易之外,那么,它只能消费由自己生产的东西。假设,按其收入和市场需求,图18-1中的B点代表美国在没有国际贸易时的生产和消费。此时,美国生产并消费 400单位粮食和100单位服装。

同样我们可以分析欧洲。欧洲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看起来与美国不同,因为它在粮食和服装生产上具有不同的效率。欧洲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是 3/4, 代表了欧洲在粮食和服装上的相对生产率。

开放市场进行贸易

现在两个地区之间可以进行贸易了。粮食可按某种价格比率与服装进行交换。我们将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的比率称为贸易条件 (terms of trade)。为说明贸易可能性,我们在图 18-2 中将两条生产可能性边界放在一起。美国的 PPF线是国内生产可能性边界,欧洲的PPF线亦体现了欧洲粮食与服装的替代条件。请注意,欧洲的PPF线比美国的 PPF线更靠近原点,因为在这两个产业内,欧洲的劳动生产率比美国都要低。换句话说,在粮食和服装的生产上它都处于绝对劣势。

市场采购贸易图示

不过, 欧洲不必因为自己的绝对劣势而灰心丧气,因为相对劳动生产率或比较优势使得贸易对于它们同样是有利可图的。图 18-2 中外边的线代表贸易利得。如果美国能按欧洲的相对价格进行贸易,它可以生产 600单位的粮食,并按图 18-2 (a)中外面的曲线向左上方移动。这条曲线代表由欧洲的 PPF形成的价格比率或贸易条件。同理,如果欧洲按美国的价格进行贸易,欧洲会专门生产服装,并沿途 18-2 (b) 中的 PPF线向右下方移动,该线代表的是美国在贸易前的价格比。

市场采购贸易图示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而令人惊讶的结论:小国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较多。这是因为它们对世界价格的影响力小,所以能按与国内价格非常不同的世界价格进行贸易。由此你可以看出,为什么与其他国家非常不同的国家从贸易中获利最多,而大国的贸易获利则很少。(“问题讨论”第3题谈的也是这个问题。)

均衡价格比率,贸易一旦开始,世界市场必将根据整个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形成价格体系。 没有进一步的信息时,我们不能确定价格比率,但可以确定这些价格所在的区间。这些价格必定在两国的价格之间,即我们知道,粮食和服装的相对价格一定在 1/2 ~ 3/4 这一范围之内。

最终价格比率取决于粮食和服装的相对需求。如果粮食的需求很强劲,粮食价格就会相对高一些。如果粮食的需求非常旺盛,以至于欧洲不仅生产服装,也生产粮食,那么价格比将是欧洲的相对价格,即 3/4。另一方面,如果服装的需求非常大,致使美国不仅生产粮食也生产服装,那么,贸易条件就将等于美国的价格比率1/2。如果各地区完全按其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分工,即欧洲只生产服装,而美国只生产粮食,那么价格比率将在1/2 和3/4 之间,具体的比率取决于需求的力量。

现在假设需求使得最终的价格比率是2/3, 即3 单位的粮食可换2单位服装。在这种价格比率下,各地区将专门生产(美国生产粮食、欧洲生产服装)和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并按2/3 的世界价格比率换得另一种产品的进口。

由图18-2 可见贸易将如何发生。每个地区都面临一个消费可能性曲线,它们按照这个曲线生产、贸易和消费。消费可能性曲线始于该地区的完全专业分工点,到2/3 的世界价格比率处结束。图18-2 (a)中箭头所示是美国的消费可能性曲线,斜率为-2/3, 由其完全专业化分工点(生产600 单位粮食,不生产服装)出发。同理,图18-2(b)中箭头所示为欧洲贸易后的消费可能性曲线,斜率为-2/3,由其完全专业化分工点向右下方倾斜。

图18-2 中的E点表示最终结果。在这个自由贸易的均衡点上,欧洲专门生产服装,美国专门生产粮食,欧洲出口133½ 单位的服装换取美国200 单位的粮食。两个地区消费的商品都比由它们自己生产时要多,两个地区都能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图18-3 显示了美国从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靠近原点的那条线是生产可能性边界,外面的线是世界价格比为2/3 时的消费可能性曲线,箭头表示的是出口和进口的数量。美国在B'处停止贸易。通过贸易,它沿着D'A移动到B',其效果与一个卓有成效的新发明一样将生产可能性边界外推。

市场采购贸易图示

图18-4 总结了上述分析。由图可见世界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世界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代表了当商品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即最有效率的劳动分工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时,既定的世界资源可能取得的最大产出。世界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是由图18-2 中两个地区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所组成的,它代表两个地区的PPF线可能得出的世界产出的最大水平。例如,在图18-2 中可以看出,能够生产的粮食的最大产量(不生产服装)在美国是600单位,在欧洲是200单位,加起来得到世界的最大量800单位。将这一点(800单位粮食,0单位服装)

在图18-4中标出,再通过两地区的PPF线画出世界PPF线上的另一点(0单位粮食,450单位服装),这样,通过仔细计算两个地区有效率地分工于两种商品生产时的世界最高产出,我们可以画出上述两点之间的所有的点。

在开放贸易之前,世界的产出处于B点,这一点是低效率的(在世界PPF线之内),因为不同地区生产不同商品相对效率不同。开放贸易之后,世界产出移到贸易均衡点E,此时各国集中力拭在其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生产。

竟争市场中的自由贸易使得世界生产能够上移到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市场采购贸易图示

扩展到多种商品和多个国家

现实生活中,国际贸易所涉及的国家不只是两个,商品也不只局限于两种。但上面我们所讨论的原理却不会因此而有实质性的改变。

多种商品

当两个国家或地区以不变成本生产多种商品时,就可以按比较优势或比较成本对这些商品进行排序。举例说明,这些商品可能是微处理器、计算机、飞机、汽车、葡萄酒、羊角面包,并全部按照比较优势排序,见图18-5。从图中你可以看出,在所有这些商品中,相对欧洲的成本而言,微处理器在美国最便宜。欧洲则在羊角面包的生产上拥有最大的比较优势。20年前,美国在商务飞机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但现在,欧洲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市场份额,所以“飞机”在比较优势序列上右移了。

我们实际上可以肯定,贸易的引入会使美国生产和出口微处理器,而欧洲将生产和出口羊角面包。但分界线会落在哪里呢?在飞机和汽车之间?或者在葡萄酒和羊角面包之间?还是将落在某种商品上而不是在两种商品之间一或许汽车在两处都可以生产。

你会毫不惊讶地发现,答案取决于对不同商品的需求和供给。我们可以将这些商品想像成按其比较优势串在一根线上的珠子,供给和需求的力量将决定美国和欧洲生产的分界线落在何处。举例来说,对微处理器和计算机需求的增加会使价格向美国商品的方向移动,这种移动使美国将其力量集中于更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生产,以至于它在比较劣势领域(如汽车)的生产不再是有利可图的。

市场采购贸易图示

多个国家

多个国家时情形会怎样呢?引人多个国家并不改变我们的分析。当只考虑一个国家时,其他所有的国家可以合成一组被视为“世界其他国家”。贸易的优势与国界并无特殊联系,上面分析的原理适用于不同的国家组以及同一国家内的不同地区。实际上,它适用于美国北部和南部各州的贸易,正如它适用于美国和加拿大的贸易一样。三角贸易和多边贸易当有许多国家时,参与三角贸易或多边贸易一般来说是有益的,因为两个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通常是不平衡的。

考虑一下图18-6中三角贸易的简单例子。图中箭头表明了出口的方向。美国从日本购买消费类电子产品,日本从发展中国家购买石油和初级产品,发展中国家从美国购买计算机。现实中的贸易比这个三角贸易的例子当然还要复杂得多。

市场采购贸易图示

限制条件和结论

现在我们已经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比较优势理论,它的结论适用于任何数量的国家和商品,而且可以被一般化以解决多种投入、要素比例变化及收益递减等问题。但我们必须强调,这个理论有两个重要的限制条件:

1. 古典假定。从理论上讲,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缺陷在于它的古典假定,即假定经济是一种平稳运行的竞争经济。当存在本地或全球公共品的时候,贸易可能导致环境问题的恶化(进一步的讨论见第14章)。而且,非弹性价格和工资、商业周期以及非自愿失业可能会导致低效率。当宏观或微观经济出现市场失灵的时候,贸易会将一国推到它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如果由于环境或其他问题使经济处于衰退或价格体系不能正常运行时,我们便不能肯定各国能从贸易中获利。

考虑到这种局限,比较优势理论在经济不景气时可能大打折扣就不足为奇了。在20世纪30年代的萧条时期,由于失业猛增,实际产出下降,各国都实行了高关税,对外贸易额大幅下降。此外,在繁荣的20世纪90年代,自由贸易愈发受到环保主义者的攻击,他们认为自由贸易使一些公司可以将污染物排放到大海或那些管制宽松的国家中。在对自由贸易的最新批评中,环保主义者一马当先(见本章结尾部分的“自由贸易谈判” )。

2. 收入分配。第二个限制条件与对某些特定的人、部门或生产要素所产生的影响有关。我们在前面已经说明,一国开放贸易会增加国民收入,能消费到比不进行贸易时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但正如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所表明的那样,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个人、企业、部门或生产要素都能从贸易中获益。我们能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上述定理。假设美国拥有相对熟练的劳动力,而中国拥有相对不熟练的劳动力。进而,假设飞机制造业更密集地使用熟练劳动力,而服装生产中更密集地使用非熟练劳动力。现在考虑从无贸易到自由贸易的变动情况。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预期美国将出口飞机,并进口服装。在美国,飞机的价格将上升,而服装的价格将下降。

有趣的是上述过程对劳动所造成的影响。国内生产转移的结果是,服装的价格和生产下降,从而导致对不熟练劳动力需求的下降;而飞机的价格和生产将上升,从而使得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上升。在工资可以灵活调整的情况下,这将导致美国不熟练劳动力工资的下降,以及熟练劳动力工资的上升。由此可知,自由贸易倾向于提高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价格,同时降低进口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价格。(在工资不能灵活调整的情况下,正如我们在宏观经济学的讨论中所表明的那样,这将导致不熟练劳动力的失业。)

最近的研究显示:在过去 30 年中,高收入国家非技能型劳动力的实际工资下降了,原因在于从低工资的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商品增加了。工资之所以下降,是因为像服装这样的进口品,由发展中国家的非熟练劳动力生产。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工人与高收入国家服装产业中非熟练劳动力之间, 具有高度的替代关系。 服装业增长的国际贸易降低了服装的价格, 从而降低了高收入国家不熟练劳动力的工资。

比较优势理论表明:一些其他部门的收益乱要大于受损部门遭受的损失,而且从长期看, 那些从低收入部门被赶出来的劳动力会逐渐转向高工资的工作。但那些暂时被国际贸易损害的人们确实受到了伤害,因此他们是贸易保护和贸易壁垒的支待者。

尽管比较优势理论有其局限性,但它是经济学中最深刻的真理之一。那些忽视比较优势的国家,在生活水平和经济增长方面,会因此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C. 贸易保护主义

回到本章的开头,重新阅读“蜡烛制造商请愿书”。法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巴斯夏在文中讽刺了那些旨在排斥与国货相竞争的外国产品的要求。今天,人们往往也对来自国外的竞争心存疑虑,“购买国货”听起来似乎是一场爱国运动。

但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家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贸易能推进对各国都有利的国际劳动分工,自由和开放的贸易使得每个国家都能扩大其生产和消费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全世界的生活水平。而贸易保护主义则阻碍了比较优势发挥最大的作用。

本节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回顾贸易保护主义的论点。

贸易和关税的供求分析

自由贸易和无贸易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贸易商品的供求来说明比较优势理论。以美国的服装市场为例,为简单起见,假设美国只是全球市场的一小部分,所以不能影响服装的世界价格。(这个假设可以使我们很容易地分析供给和需求,之后我们将讨论一国能影响世界价格这一更现实的情形。)

图18-7 是美国服装的供给和需求曲线,美国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是DD, 美国国内厂商的供给曲线是SS。我们假设服装的价格由世界市场决定,为1单位4美元。尽管国际贸易是以多种货币进行的,为简便起见,我们按现行汇率把国外供给曲线转换成以美元为计量单位的供给曲线。

无贸易均衡假设服装的运输成本或关税是禁止性的(比如说,1单位服装要付100 美元的运输成本或关税),那么,无贸易均衡点在哪里呢?美国服装市场的均衡位于国内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即图18-7 中的点N。此时为每单位8 美元,比世界价格要高,国内生产能满足所有的国内需求。

自由贸易现在开放服装的贸易。在没有运输成本、关税和配额时,美国的价格应等于世界价格。为什么呢?因为,如果美国的价格比中国高,目光敏锐的企业家们就会从价格低的地方(中国)购买服装到价格高的地方(美国)去卖;于是中国将向美国出口服装。一旦贸易活动完全适应了美国的供求关系,美国的价格就会变得与世界价格相等。(如果存在运输和关税成本,美国的价格就会等于按这些成本进行调整后的世界价格。)

市场采购贸易图示

图18-7 表明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本例中的服装价格、数量和贸易是如何决定的。价格为4美元时的水平线代表的是进口的供给曲线,它是水平的,或者说具有完全的价格弹性,因为假定美国的需求拭非常小,不能够影响服装的世界价格。

开放贸易后,进口服装流人美国,使美国的服装价格降到每单位4美元的世界价格水平。在这个价格下,国内生产者的供应量为ME, 即1OO单位,而此时消费者希望消费300单位。这个差额(图中为EF)就是进口的数量。谁决定了我们要进口这么多的服装,而国内生产者只提供1OO单位的服装呢?是中国的一个计划部门,还是一个服装制造商的卡特尔?都不是,贸易的数量正是由供给和需求所决定的。

此外,无贸易均衡时的价格水平决定贸易流的方向。美国无贸易均衡时的价格比中国高,所以商品流入美国。请记住这条规则:在自由贸易下,或更一般地说在市场上,商品总是从价格低的地区流向价格高的地区。当市场进行自由贸易后,服装由价格较低的中国市场流向价格较高的美国市场,直到两处价格相等为止。

贸易壁垒

几个世纪以来,政府一直在利用关税和配额来提高收入和影响某些产业的发展。自18世纪英国议会试图对来自美国殖民地的茶叶、食用糖和其他商品征收关税以来,关税政策就一直被证明是一块酝酿革命和政治斗争的沃土。

我们可以通过供求分析来理解关税和配额的经济影响。请注意,关税(tariff)是对进口商品课征的一种税。配额(quota)是一种对进口商品的数量限制,美国对许多商品实行配额,如花生、纺织品和牛肉。表18-3列出了2003年主要国家的平均关税率。请注意,在大部分国家中,不同商品的关税水平差别很大。也许需要较为深入的讨论才能揭示,为什么美国进口马的关税为0,而进口驴的关税却为6.8%。但在另一方面,我们却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美国对纺织品和钢铁都设有严厉的配额或者较高的关税。因为这些产品所涉及的产业,对国会或白宫都具有政治上的影响。

市场采购贸易图示

禁止性关税。最容易分析的例子是禁止性关税——一种税率非常高的关税,可以完全阻止任何商品的进口。回过头来看一下图18-7, 如果服装的关税多于每单位4美元(即比8美元的美国无贸易均衡价格和4美元的世界价格之间的差额还要大),那么会发生什么呢?这将是一种禁止性关税,它会使所有的服装贸易都停止下来。一个进口商以4美元的世界价格购买服装,然后以8美元的无贸易价格水平在美国国内出售,显然这个价格并不能弥补商品的成本加关税。禁止性关税就是这样扼杀所有贸易的。

非禁止性关税。较低一些的关税(1单位服装征收不到4 美元的关税)会损害但不会消除贸易。图18-8表明了当关税为2美元时服装市场的均衡。我们再次假定没有运输成本, 2美元的关税意味着外国服装在美国将按1单位6美元的价格出售(相当于4美元的世界价格加上2美元关税)。

征收2美元关税后的均衡,使得国内消费(或需求量)由自由贸易时的300单位下降到征收关税后的250单位,国内生产的数量增加了50单位,进口数量下降了100单位。这个例子总结出关税的经济影响是:

关税会提高商品价格,减少消费和进口的数量,增加国内生产。

配额配额与关税的影响在性质上是相同的,一个禁止性配额(阻止所有进口的配额) 相当于一项禁止性关税。在图18-8中,价格和数量将回到无贸易均衡点N上。一个不那么严厉的配额可能将进口拢限制为100单位,这个配额相当于图18-8上的HJ。100单位配额下的均衡价格与产出和征收2美元关税后的均衡结果一样。

尽管关税和配额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别,但仍存在一些微妙的区别。关税能给政府带来收入,许使某些其他税收的降低成为可能,从而部分抵消其对进口国消费者所造成的损害。而配额,则将由其造成的价格差异所带来的利润,放入那些能够幸运地得到进口许可证的进口商或出口商的口袋。他们可以用这些收益来挥霍,甚至贿赂那些发放进口许可证的官员。

由于这些区别,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关税的危害相比之下要小一些。尽管如此,如果一国政府已决定实行配额,那么它就应该拍卖那些稀缺的进口配额的许可证。通过拍卖可以保证是政府而不是进口商得到了由稀缺的进口权而带来的收益。而且这样做官员们也就不可能按照贿赂、交情或裙带关系去发放配额了。

运输成本。运输成本的影响是怎样的呢?运送体积大、易腐烂商品的成本具有与关税同样的影响,它减少了地区性专业分工所带来的好处。例如,如果从中国向美国运送服装每单位运输成本为2美元,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就会与图18-8显示的那样,美国的价格会比中国价格高2美元。

但在保护性措施和运输成本之间有一个区别:运输成本是由自然条件,如海洋、高山和河流等造成的,而限制性关税却应由国家负全部责任。实际上,有一位经济学家曾将关税称为“起负作用的铁路”。征收关税对经济的影响, 如同将沙子洒进那艘将货物从别国运到本国船舶的发动机里。

市场采购贸易图示

关税的经济成本

当美国对进口服装征收关税,所征关税为图18-8 中所示的2美元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它会产生三种影响:(1)国内厂商可以在关税所提供的价格保护伞下扩大生产;(2)消费者面临更高的价格,因而减少消费;(3)政府获得关税收入。关税会造成经济无效率。征收关税时,消费者的经济损失超过政府的收入与厂商所得的额外利润的总和。

市场采购贸易图示

图示分析:图18-9 所示为关税的经济成本。图中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如图18-8 中的一样,但有三个区域被重点标出。(1)区域B是政府征收关税的收入。它等于关税率乘以进口数量,总额是200 美元。(1) 关税将国内市场价格由4美元提高到6美元,生产者将其产址提高到150 单位,于是总利润上升到250 美元,体现在图中为LEHM 的面积,即原先生产产量的利润200美元,加上多生产50 单位而增加的利润50美元。(3) 最后,请注意关税给消费者带来一项高额的成本,消费者剩余损失总额为550美元,图中为LM片区域。

于是对社会的总影响是厂商获利250 美元,政府收入200美元,消费者损失550美元。社会净成本(假设每1美元是相等的)为100美元。这相当于图中A 和C两个区域,弄清这两部分的含义是很重要的:

区域A是国内生产成本高于国外生产成本带来的净损失。当国内价格上升时,厂商们就开始使用那些成本相对高的国内能力,其产扯达到边际成本为美元的那一点,而自由贸易下的边际成本为4美元。无效率的老工厂重新开工,现有的企业加班加点。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这些企业是有比较劣势的,因为由这些工厂生产出的新服装在国外可以用更低的成本生产。这种无效率生产带来的新的社会损失是区域A, 数额为50美元。

此外,价格的上升还给该国带来另一个净损失,图中为区域C。这一部分损失是无法由商业利润或关税收入来加以弥补的消费者剩余的损失。这一区域代表消费者由购买低成本的进口品转向购买高成本的国内产品时而产生的经济成本,数额也是50美元。因此,不管用哪一种方法计算,社会总损失都是100美元。

图18-9 的含义对于我们理解关税的政治和历史都非常重要。征收关税时,部分经济影响是由于关税对收入的再分配造成的,它将一部分收入从消费者那里转移到被保护的国内生产者和劳工手中。在图18-9 中,区域A和C分别代表国内高成本生产的无效率和价格上升而减少消费所带来的效率损失。在上面所做的简单假定下,效率损失总计100美元。但再分配所涉及的数额要大得多,通过征收由商品消费者承担的关税可得到200美元的税收收入,此外厂商的新增利润为250美元。消费者对于产品成本上升很不满意,而国内这些产品的生产者和劳工则会受益。我们可以看出,为什么对于进口限制的争论,一般更容易集中在损益再分配问题上,而不是经济效率问题上。

征收关税会带来三种影响:它鼓励了无效率的国内生产;它提高了价格,从而导致消费者对征税商品的购买略低于有效率的水平;它增加了政府收入。其中前两项都给经济带来了效率成本。

保护纺织品贸易的成本

让我们考察一下某一关税的影响,以便使我们以上的分析更加详实。不妨以纺织品关税为例。现在,对进口的纺织品和服装所征收的关税是美国所征收的最高关税的一种。那么, 这些高关税是如何影响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呢?

首先,关税提高了国内服装的价格。由于价格较高,许多原本要破产倒闭的工厂会继续开工,虽然它们在纺织品方面的比较优势一直在下降。尽管它们盈利很少,但会尽力扩大销售以便能继续在国内进行生产;纺织业所雇用的工人,比在自由贸易时要多,虽然来自国外竟争的压力使得纺织业的工资处于制造业各部门中最低的一档。

从经济角度来看,支撑纺织业意味着在浪费资源。这些工人、原材料和资本在其他部门原本可以被更加有效率地利用,或许可以去制造飞机或提供金融服务和网上交易。由于使生产要素留在已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中,国家的生产潜力会降低。

消费者当然会因为对纺织业的保护而付出高价格。他们从其收入中得到的满意程度, 低于本可以用不包含高关税的价格去购买韩国、中国或印尼的纺织品时的满意程度。消费者于是减少了服装的消费,而把钱花在食品、交通和娱乐上,因为这些商品的价格由于对纺织品征收关税而被相对地降低了。最后,政府从纺织品关税中得到了收益。这些收益可以用来购买公共品或是降低其他税收。所以(与消费者损失或生产的无效率不同)这种影响对社会倒并不是一个负担。

保护主义经济学

考查了关税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之后,让我们转向对赞成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分析。要求以关税或配额保护本国不受外国进口品竞争损害的主张,往往表现为多种形式,以下是主要的几类:(1)非经济观点,这种观点认为牺牲一些经济福利以支持国家其他目标是必要的;(2)若干误解经济逻辑的观点;(3)基于市场力量或宏观经济的不完善而进行的若干分析。

非经济目标

如果你要参加一个辩论小组,为自由贸易辩护,那么,一开始你可以先做个让步,承认经济福利不是生活的惟一目标,这样可能会使你的辩论更有说服力。一个国家当然不应该只为了几美元的额外收入而牺牲它的自由、文化和人权。

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20世纪80年代,国防部声称,如果美国没有一个独立的半导体产业,那么在高科技武器的芯片方面, 军方就会过于依赖日本和其他国外供应商。于是人们都认为应该保护半导体工业,但经济学家对这种做法的价值表示怀疑。他们并不是对国家安全目标提出怀疑,而是质疑集中于实现该目标的方式的效率。他们认为, 可以为该产业制定一项政策(也许是一个购买最小数目的高质量芯片的计划)。因为,相比之下保护措施的代价肯定要昂贵得多。

在贸易政策中,国家安全不是淮一的非经济目标,各国可能非常想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或保护本国环境。法国最近认为,应该保护本国公民不受美国那些“不文明的”影片的毒害。他们害怕法国的电影产业会淹没在多特技、高预算的好莱坞影片浪潮之中。结果,法国对从美国进口的电影和电视节目的数量一直实行严格的配额。

站不住脚的关税观

重商主义:据说亚伯拉罕·林肯曾经说过以下的话:“对关税我知道的不多,但我确实知道当我从英格兰买一件上衣时,我得到上衣,英格兰得到了钱;当我在美国买上衣时,我得到上衣,而美国得到了钱。”

这种推理代表了一个历史久远的错误,即17、18世纪重商主义者所犯的一个典型错误。他们认为,如果一国卖的比买的要多,那么这个国家是很幸运的。因为这种贸易顺差意味着出口盈余,从而使黄金流进本国。重商主义者的论断混淆了手段和目的。积聚黄金或其他货币并不能提高一国的生活水平,货币的价值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能从其他国家买到些什么。因此,今天大多数经济学家不再会认为提高关税、取得贸易盈余肯定能改善一国的经济福利。

为特殊利益集团征收关税:要求实行保护性关税的压力,最重要的来源是那些强有力的特殊利益集团。企业和工人都很明白,如果对与他们相同的某些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尽管增加了他人的成本,但对他们自身总是有利的。

亚当·斯密也很清楚这一点,他写道:期待贸易自由像期持乌托邦一样的荒谬。因为不仅公众的偏见会反对 而且更无法克服的是存在许多个人的私利, 它们会不可遏制地出来阻挡和反对自由贸易。

如果自由贸易总体上对一国如此有利,那么为什么贸易保护主义的鼓吹者仍能在议会中发挥那种大得与之不相称的影响呢?其原因就在于,这一小部分人可以从某些保护措施中获利,进而为那些到处游说的政治家们提供大址的经费。相反,单个消费者只是在某种商品上受到关税的轻微影响,而由于这些损失很小而且影响很分散,所以个人没有什么动力去花费资源对每项关税发表意见。一个世纪以前,人们直接用行贿的办法来获得赞成关税立法所需的选票。现在,那些由工会或企业资助的力械强大的政治行动委员会(PACs),已经雇用了许多律师,不断地鼓吹对纺织品、木材、钢铁、食糖和其他商品征收关税或实行配额等各种主张。

如果政治投票完全遵循整体经济利益的分布比例,则各国就会废除现在实行的大部分关税。但是,所有的利益集团的美元总是不足以 “买"够所需要的政治声音。组织广大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倡导自由贸易的好处,比组织几个公司或工会反对 “中国的廉价劳动力” 要困难得多。在每个国家,自由贸易的那些永远不知疲倦的敌人,都是那些由受到保护的企业和工人所组成的特殊利益集团。

一个富有戏剧性的例子是美国对食用糖实行配额,这一措施对少数几个厂商有利,但却使美国的消费者每年多支付10亿美元。普通的消费者可能并不知道食用糖配额使得每人每天要多付出1美分,所以人们游说自由贸易的动力就小得微乎其微。

国外廉价劳动力的竞争 在所有提倡贸易保护主义的观点中,最有韧性的一种观点是:自由贸易会将美国劳动力置千国外廉价劳动力的竞争压力之下。这种观点认为,保持美国高工资的惟一方法是将由低工资国家生产的产品排斥出去,或者对其施加高关税。将这一观点极端化的人们认为,在自由贸易下,美国的高工资将与外国的低工资趋同。总统候选人罗斯·佩罗特在关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辩论中就曾鼓吹过这个观点,他争辩说:

从理论上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是非常好的,但在现实中它对我国是不利的。在我们这个需要工作机会流入而非流出的时期,该协定会为美国制造一个无底洞,墨西哥的工资将上升到每小时7.5美元,而我们的工资将下降到每小时7.5美元。

这种论点听起来似乎有理,但却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无视比较优势原则。美国工人的工资较高是因为他们的劳动生产率普遍较高。如果美国的均衡工资是墨西哥的5倍,那是因为美国工人的边际产品是墨西哥工人的5倍。 贸易按照比较优势进行, 而不是按工资水平或绝对优势进行。

我们已经说明,一国进口本国不具比较优势而由 “外国廉价劳动力”生产的产品,可以从中受益,但也不能忽视贸易给特定的企业和工人所带来的影响。请回忆上文中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所给出的解释。如果美国在纺织或玩具这样的行业具有比较劣势,并且这些行业密集使用非熟练劳动力,那么削弱贸易壁垒将会降低美国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同时, 这也会对那些因工资下降而寻找其他工作的人带来临时性的影响。当整个经济不呆气或当地的劳动市场上失业率很高时,被解雇的工人的困难会加剧。长期看,劳动市场会将这些工人从衰退的产业重新安置到发展的产业中去, 但这个过渡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是非常痛苦的。

小结:

国外廉价劳动力说的缺陷在于,它忽视了比较优势理论。即使一国的工资远比其贸易伙伴高,该国也能从贸易中受益。高工资来自于高效率,而不是保护性关税。

报复性关税:很多人都承认自由贸易的世界是最好的世界,但他们同时意识到这并不是自身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他们会说:“只要其他国家对我们的产品加以限制或以其他方式加以歧视,我们就别无选择,为了自我防卫只能玩贸易保护主义的游戏。只有在进行公平贸易的时候,我们才会按自由贸易原则行事,我们强调应该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20世纪90年代,美国有好几次都走到了与日本和中国爆发贸易战的边缘。美国曾威胁说,如果对方不停止某些令人不愉快的贸易行为,美国就将施加高关税。

那些支持这种做法的人会争辩说,实行报复会粉碎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壁垒,《总统经济报告》中对贸易保护的分析就是这种逻辑的一个例子:

即使短期内美国经济会付出一定代价,但只要国际贸易干预有利于实现增加那些推行干预政策的外国政府的代价这一战略目标,它就是值得的。因此,精心制定的政策在使其他国家减少其贸易扭曲方面有一种潜在的作用。

尽管这种论点有着潜在的正确性,但应用时却必须十分小心。正如战争威胁可能会导致军备竞赛和军事冲突一样,用贸易保护政策去威胁他人,最终也可能会使威胁者自己及其对手都受到损害。历史研究发现,实行报复性关税通常导致其他国家将关税提得更高,而很少能够成为一种有效降低多边关税的讨价还价的筹码。

进口援助:在美国和其他国家,被来自外国的竞争所伤害的企业和工人总是致力于取得关税和配额等形式的保护。现在,在国会中几乎已经不再直接进行有关关税问题的讨论了, 国会已经意识到关税的政治性太强,不好处理,所以建立起一些处理各产业诉讼的专门机构。一般说来,要求援助的报告由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负责处理。援助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例外条款。这在早期比较流行。当某一产业被进口品损害时,可以采取临时的进口援助(与他国谈判决定关税、进口配额或出口配额等)。当某种商品进门上升,该产业的国内产出、就业和利润下降时,我们就认为发生了进口损害。

反倾销关税。当某种外国商品以低于其平均成本或国内市场价格在美国出售时,就要对其征收反倾销关税。一旦发现有倾销行为时,就要对该进口商品加征”倾销税” 。

抵消关税。当外国对出口到美国的产品进行补贴时,就要对该种产品征收抵消关税。它已成为进口援助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适用的案例多达几百起。

那么,制定这些报复性措施到底有多少合理之处呢?进口援助听起来是合理的,但实际上它与比较优势原则背道而驰。该原则认为,不能与外国企业竞争的产业本应该受到进口品的伤害。从经济优势角度看,缺少生产效率的产业在国内更有生产效率的产业的竞争下,实际上正在被淘汰出局。

这一点听起来的确很无情,没有一个产业会心甘情愿地消失,也没有一个地区会乐于遭遇经济转型而转向新的产业。旧产业向新产业的转移往往会伴随大量的失业和阵痛,那些弱势产业和落后地区会感到,它们正在被社会挑选出来去承担经济进步的代价。

有潜在正确往的贸易保护主义

最后,我们评价三个有实际经济学价值的贸易保护主义论点:关税可能使贸易条件变得对一国有利;对于有增长潜力的“幼稚产业”实行临时性关税保护,从长期看可能是有效率的;在某些条件下,关税有助于减少失业。贸易条件或晟优关税的论点一种可能正确的观点认为,施加关税会使贸易条件向有利于一国而不利于他国的方向变化。贸易条件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的比率。这种观点认为,当一个大国对其进口商品征收关税时,世界市场需求的减少会使均衡价格下降,进而该国该产品的税前成本就会降低。这种变化将改善该国的贸易条件,提高该国的实际收入。能够最大化国内实际收入的关税称为最优关税。

贸易条件理论可以追溯到150年前的自由贸易鼓吹者约翰·斯图亚特·穆勒那里。它是在充分就业和完全竞争条件下惟一可能正确的关税理论。假设美国对进口石油按最优关税征税,则导致国内石油价格上升,世界对石油的需求下降,世界市场的石油价格也将下降。因此关税的一部分实际上会落到石油生产者的身上。(可以推知小国就不能运用这个理论,因为它不能影响世界价格。)这是否说明,我们巳经找到一个理论上经得起推敲的支持关税的论点呢?如果不在乎它是一种“损人利己”的政策,并且不考虑其他国家的反应,那么答案就是肯定的。但是其他国家很有可能会作出反应。毕竟,如果美国对其进口商品征收30%的最优关税,那么,欧盟和日本为什么不对它们的进口商品征收30%或40%的关税呢?最后,每个国家都计算并征收对本国国内市场最优的关税,关税的总体水平就可能会螺旋式上升,同军备竞赛的情形无异。

最终,这种情况肯定不能表明世界或单个国家的经济福利有了改善。当所有的国家都征收最优关税时,自由贸易的障碍会更大,很可能每个国家的经济福利都会下降。相反,如果所有的国家都废除贸易壁垒,那么全世界都可能从中受益。

保护“幼稚产业”的关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在其著名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1791年) 中,建议保护“幼稚产业” 使之不受国外竞争的损害,从而促进制造业的增长。主张自由贸易的经济学家,如穆勒和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都对这种观点持谨慎的支持态度。根据这种理论,有一些产业只要确立起来,就能形成该国的比较优势。

如果直接面对国际市场上“大鍔”的激烈竞争,某些“幼稚产业”是很难生存的,而如果对其进行一些临时性保护,它们就可能成长起来,从而获得批量生产的经济效益、大量的技术工人、适合当地经济的发明创造以及许多成熟产业特有的技术效率。尽管实行保护在最初会使消费者承担价格上涨所带来的负担,但产业发展成熟后就会富有效率,产品的成本和价格也都会下降。如果一项关税使得消费者在后来的收益远远大于在保护期内价格上升所承担的损失,那么这项关税就是合理的。

但对这种观点,我们也必须加以谨慎的权衡。研究历史可以发现,确有一些幼稚产业经过保护之后发展成了独立和成熟的产业。对那些成功了的新兴工业国或地区(如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的研究表明,在其工业化早期阶段,它们经常保护本国的制造业,使其免受进口商品的损害。但对于扶持幼稚产业而言,补贴将是更有效率和更加透明的做法。实际上,关税的历史也向我们提供了许多相反的例子。例如在钢铁、食用糖和纺织品等产业,许多企业在受到多年的保护之后,仍然没能成熟起来。

巴西保护本国计算机产业的悲剧

巴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贸易保护主义悲剧的案例。1984年,巴西通过一项法令,实际上禁止了大部分外国计算机的进口,其宗旨就是为处于初级阶段的巴西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提供保护。法令得到了严格的执行,专门的“计算机警察”在公司的办公室和学校的教室中搜查非法进口的计算机。

但其结果却是令人震惊的。巴西生产的计算机在 技术上比迅速发展的世界水平落后许多年,而其消费者却要支付2倍或3倍于世界市场的价格。同时,由于巴西的计算机价格大高,它们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竟争力,所以巴西的计算机公司不能通过向其他国家出售产品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计算机的高价也损害了 其他经济部门的竞争力。1990年,巴西经济部长泽里亚·卡多索·德·麦罗说:“由于这一不理智的国家主义,我们变得更加落后,计算机产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巴西工业的现代化发展。”

来自巴西消费者和企业界的压力以及美国对开放市场的要求,迫使巴西在 1992年放弃了计算机进口禁令。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的电器商店里便摆满了进口的笔记本电脑、激光打印机和移动电话,巴西的公司开始从计算机革命中获益。每个国家、每一代人以自己的方式重温了比较优势理论。

关税和失业。历史上,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强有力的动机是,这样做在经济衰退或滞胀时期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实行保护措施可以提高进口品的价格,使得需求转向国内生产,从而就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图18-8解释了这一效应。当国内需求上升时,企业会雇用更多工人,失业率就会下降。但这也是一项“以邻为壑”的政策,因为它是以其他国家的产出和就业的下降为代价来增加本国需求的。

然而,尽管经济保护会增加就业,但并不能将它作为一个追求高就业率、高效率和稳定的价格水平的有效计划。宏观经济分析表明,并不是没有比实行进口保护更加有效的降低失业的方法。通过恰当地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国就可以增加产出和降低失业。而且,应用一般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可以使工人从巳经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的低生产率的工作岗位上,转移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的高生产率的工作中去。

20世纪90年代的情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1991—1999年,美国在维持市场开放和低关税的同时,净创1 6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与此同时,贸易赤字大幅上升。相反,欧洲国家开始转向贸易盈余,但却基本上没有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

对于增加工作机会和降低失业来说,关税和进口保护都不是有效率的做法。一种更有效的增加就业的途径是运用国内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其他贸易壁垒

尽管本章主要讨论关税,但大多数论点对分析其他贸易壁垒也同样适用。配额的影响与关税大致相同,它们都使得市场中的价格和产量不能按各国的比较优势来决定。近年来,国家之间就配额问题进行了谈判。例如,美国已经成功地使日本对其汽车出口实行了自愿出口配额,并就电视机、鞋和钢铁实行类似出口配额的间题与他国进行了谈判。

我们也应该注意那些所谓的非关税壁垒(NTB)。这些非正式的限制和管制使得一国很难在外国市场上出售自己的商品。举例来说,美国厂商抱怨说,日本的管制将他们排斥在电信、烟草和建筑业市场之外。

与关税相比,非关税壁垒的重要性如何呢?经济研究表明,在20世纪60年代,非关税壁垒实际上要比关税壁垒重要。近年来,非关税壁垒的保护程度约为关税壁垒的两倍。由于传统关税不断削减,非关税壁垒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关税的替代物。

市场采购贸易图示

多边贸易谈判

在“自由贸易对经济有益” 的论点和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要求二者的拔河比赛中,究竟是谁取得了胜利呢?图18-10 显示出美国的关税史一直是跌宕起伏的。在大多数时期,美国是一个高关税国家。1930 年臭名昭著的斯穆特一霍利(Smoot-Hawley)关税法通过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达到了顶点。这项关税几乎遭到所有经济学家的反对,但在国会却获得了通过。在大箫条时期,美国树起的贸易壁垒加剧了价格上涨,使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在20 世纪30 年代的贸易战中,许多国家试图提高贸易壁垒,以牺牲邻国的利益为代价来增加就业和产出,但是它们很快就认识到:在关税报复游戏的结局中,所有的人都是输家。

自由贸易谈判

二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建立了许多机构,通过合作性的政策来促进和平和经济繁荣。

多边协议最成功的多边协议之一是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它于1995 年初改为世界贸易组织(WTO)。它的宪章宣称,通过“有效地降低关税和减少其他贸易壁垒,以及取消国际商业中的歧视待遇”,提高生活水平。2008年,世界贸易组织共有153 个成员国,其贸易量占国际贸易的90%。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包括:(1)各国应努力减少贸易壁垒;(2)所有贸易壁垒都应该以非歧视为基础(即所有国家都应享有“最惠国”待遇) ;(3)当一国将关税提寐到协议水平之上时,它必须补偿对贸易伙伴造成的经济损失 ;(4)应通过磋商和仲裁的方式来解决贸易冲突。

在二战之后半个多世纪中,多边贸易谈判在降低贸易壁垒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最近成功的谈判是于1994年结束的由 123个国家参加的乌拉圭回合。2001年,世界各国开始了新一轮的贸易谈判一多哈回合。多哈回合谈判的主要议程包括农业、知识产权以及环境问题等。发展中国家认为发达国家对于农业所实行的保护过于严格,而反对 “全球化” 的利益集团指责日益扩大的国际贸易在破坏环境。截止到 2008年,面对着深刻分歧的多哈回合毫无进展。

区域性措施:在过去的几年中,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自由贸易或扩大区域性市场,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最有争议的降低关税壁垒的动议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关于它的争论非常激烈,1993年在美国国会仅以微弱的多数通过。墨西哥是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美国和墨西哥贸易的绝大部分是制造业产品。

NAFTA不仅对贸易商品不征收关税,而且美国和加拿大都放松了对在墨西哥投资的管制。支持这项计划的人认为,它会带来更有效率的分工格局,使美国企业能更有效率地与其他国家的企业竞争。反对者(特别是劳工集团)认为这项协定会增加技能低下的劳工所提供的产品,从而降低那些受影响产业中工人的工资。

经济学家则告诫,如果排斥其他的潜在贸易伙伴的话,像NAFTA这样的区域性贸易协定则会导致无效率。

他们以NAFTA通过之后未进入NAFTA协定的加勒比海地区国家经济停滞为例,试图说明这种区域性协定的危险性。

影响最为深远的贸易协议是主要的欧洲国家所致力形成的统一市场。二次大战后,欧盟成员国在欧洲地区建立了一个对国际贸易或生产要素流动有最低壁垒的统一的市场。第一步包括消除所有的限制贸易、劳动力和资本流动的内部关税和管制壁垒;最近的进展是在欧盟大多数成员国中引入统一的货币(欧元)。欧洲货币的统一可能是人类思想具有伟力的最好说明,这个思想就是自由与开放的贸易能够提高经济效率和推动科技进步。

评价

二战后,世界各国的政策制定者都坚信自由贸易对世界繁荣是必不可少的, 这种信念转化为几个成功的降低关税的协定,见图18-10。经济学家和以市场为导向的政策制定者对自由贸易的信念,在高失业和世界汇率动荡的时期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最近又面临着来自反全球化势力的挑战,不过,大多数国家还是提高了对外开放程度,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趋势仍在继续。

经济学研究表明,各国从更加开放的贸易中得到了利益,因为它带来了贸易量的增加和更高的生活水平。

但是,因为政策和经济环境不断变化,保护开放市场所进行的努力常常要接受各种检验。

下一章,萨缪尔森将对宏观经济学概述展开讨论。

感谢您的阅读。整理文稿不易,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稿,请您点赞,关注,转发,让更多热爱阅读和思考的人们相聚。

作者头像
1039创始人

联系我们:15775053793(同微);

  • 为你详细讲解:“1039市场采购贸易”是什么意思,有何特点和利弊,“市场采购贸易”和一般贸易方式有什么区别,“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怎么可以用这种模式来收汇,出口免税如何申报.
  •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如无特别标注,均为本站原创文章,于2021-11-28,由1039发表,共 25716个字。
  • 转载请注明出处:1039,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本文地址:http://1039.fwts.net/zixun/1353.html
上一篇:市场采购贸易有哪些(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城市有哪几个)
下一篇:申报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要求(市场采购贸易优势)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