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采购贸易首单(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城市有哪几个)

为发挥自贸试验区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全省共享改革开放红利,省政府于2019年在全国率先设立宜宾、德阳等8个协同改革先行区(以下简称先行区),实施与自贸试验区片区同步放权,赋能开放平台建设,成为中国自贸试验区首创性、差异化探索的重要经验,并被多个兄弟自贸试验区学习复制。

挂牌两年来

8个先行区紧扣“制度对接、平台融通、产业互动”三大任务,大力推进流动型开放与制度型开放。累计探索形成22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6项在全省复制推广。2020年外贸进出口增长55%,实际到位外资(FDI)增长40.5%,全省自贸试验区3大片区标杆引领、8个先行区特色跟进的“开放雁阵”初步形成。

市场采购贸易首单

宜宾

依托双区联动,助力外贸繁荣

作为全省首个先行区,利用自贸赋能国家级临港经开区,通过要素供给、平台建设、区域协同,区域外向型经济提质增效,两年累计进出口182.9亿元,年均增长90.7%。

市场采购贸易首单

精准供给资源要素

在全国首创“保税物流中心监管+银行保函+分批提用”监管模式减轻加工贸易企业保证金负担,建立出口退税资金池压缩资金周转时间,设立“宜贸贷”“宜加保”解决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融资痛点,营造外向型企业“想进来、宜生存、留得住”的产业生态圈,相继吸引朵唯、苏格、领歌等“出口大户”落地。

加快打造开放平台

挂牌以来先后获批综合保税区、国家级水运临时口岸、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超前谋划铁路、公路、航空口岸申建工作。综合保税区自今年初封关以来实现外贸进出口19.9亿元。通过一系列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吸引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一电航空、台群智能机械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带动临港经开区在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由2018年的43位升至2020年的35位。

强化区域互联互通

完善铁公水空多式联运长效机制,加快发展铁水、公铁联运和“一单制”联运。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与泸州港、重庆港联动建设长江上游(四川)航运中心,内河航运能力大幅提升。南向班列川南(宜宾)国际货运物流基地加快建设,铁海联运班列效率有效提升,开辟外贸新通道。

德阳

紧扣协同发展,提升开放能级

以成德同城、两港(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成都国际铁路港)联动为主抓手,延伸开放触角,扩大开放维度,共同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市场采购贸易首单

促进通道协同

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东向与上海港、宁波港,北向与甘肃武威,南向与钦州防城港,建立紧密战略合作关系,打通东、南、北三个方向通道节点。重点推动德阳和成都铁路港两港一体化发展,“蓉欧+”东盟国际班列(德阳—成都—钦州港)常态化开行,2020年物流港货运量166.2万吨、同比增长51.1%。

促进产业协同

加大外延式开放,积极打造临港经济发展带,联合成都国际铁路港制定“两图一表”,发展粮食、钢材、冷链、新基建等七大主导产业,推出大粮食供应链产业基地、西南钢铁装备制造基地等7个重点项目。推动内涵式开放,鼓励龙头民营企业协同中小微企业“参军”,探索军工科研院所“技术+团队+股权”捆绑式科技成果转化,两项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促进服务协同

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围绕人社、医保、公安、市场监管等领域实现两批共216项审批事项“川渝通办”,截至目前已办理435件,有效赋能两地经贸往来、便利群众办事。紧扣物流港联动发展需求,重点推进广汉与青白江公共服务协同,将146项省级管理事项和30项市级管理事项下放至物流港,港区企业开办仅需一天半时间。

资阳

精准赋能产业,推动牙谷崛起

紧扣口腔产业提质升级需求,持续开展全产业链、全要素改革创新,为中国牙谷走向世界提供制度和平台支撑。

市场采购贸易首单

推动快审快批

构建口腔医疗器械注册(备案)研审联动、管服联动、校企联动“三层联动”服务体系,最快实现三类器械103个工作日、二类器械3个工作日、一类器械1个工作日即可注册认证,获批时间同比缩短1/3以上,推动128个“资阳造”产品快速投放市场。2020年,牙谷实现进出口11.6亿元、同比增长180.4%,6户规上口腔企业实现产值13.1亿元、同比增长144.9%。

丰富金融工具

瞄准口腔研发企业融资特点需求,实施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合作的“园保贷”,实现风险共担、去担保化,有效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贷款规模超3000万元。创新“地方金融+口腔产业”发展模式,设立10亿元华西口腔产业基金和5亿元“牙之谷”专项基金,筹备20亿元牙科产业发展基金,撬动8家口腔领域100强企业、86个国内外知名口腔企业项目入驻牙谷。

夯实人才支撑

实施“领军人才计划”、“中国牙谷英才计划”,出台《中国牙谷人才引进特殊支持办法》等3个人才配套政策,每年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1000万元、科技创新及口腔产业发展资金4100万元。建设口腔职业学院,建立“中国牙谷”战略决策咨询委员会,累计引进口腔产业领域高端人才300多人、技能人才1700多人。

眉山

深挖开放潜力,领跑同城发展

抢抓成都都市圈建设机遇,下好成德眉资同城化先手棋,加快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外向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市场采购贸易首单

开放平台加快集聚

两年来相继获批省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等开放平台,纳入省“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四川)建设范围。与天府新区成都片区联合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跨市示范区,并以此纳入国家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范围。眉山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实现开放平台从无到有、从区域到国际的跨越转变。

外资外贸提速提质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投资引力持续增强,成为除成都外全省吸引外资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先后落户世界500强35家,实际利用外资从2019年全省第4位跃升至2020年第2位。贸易伙伴遍及全球94个国家和地区,新材料、机电、蔺草制品、交通运输设备等“眉山造”畅销海外,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19年全省第9位提升至2020年第7位。

产业发展协同共进

发挥毗邻成都的区位优势,探索建立“总部+基地”“研发+孵化”“上游+下游”联动方式,中建钢构、阿格瑞OLED等企业均采取研发总部设在成都、生产基地设在眉山的协同布局模式。连通成眉的全球最长城市中轴线——天府大道周边集聚通威全球创新基地、联想创新科技园、川港合作示范园等高能级项目,变成眉“接壤带”为产业“繁荣带”。

南充

用好区位优势,引领川东北开放

立足川东北地区开放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临江新区、先行区“双区叠加”优势,瞄准制约“走出去”“引进来”堵点痛点,拓通道、建平台、架桥梁,从过去内循环交通枢纽逐步发展为内外“双循环”交汇的重要节点。

市场采购贸易首单

创新打通出境通道

准确把握西部三、四线城市外贸发展共性难题,积极对上争取、对内协调,成功获批中欧班列(南充)组货基地、西部陆海新通道集散中心,打通非口岸城市货物出境通道“最后一公里”,吸引达州、遂宁等周边地区外贸企业到南充集散。今年7月以来已开行班列4列,发出200个集装箱,货值达1.4亿元,运输成本节约率达30%。

积极争创开放平台

南充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成投运,今年初封关以来已协议入驻高能级外贸企业20余家,获批跨境电商进口零售试点。获批国家级丝绸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持续巩固“中国绸都”“世界丝绸源点”地位。202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34.2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96%。

主动融入成渝发展

充分发挥“成渝第二城”区位优势,积极参与中新(重庆)战略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围绕开放合作、金融服务、科教文卫、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等领域与重庆方面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川东北、渝东北经济一体化链条。

自贡

创新彩灯贸易,聚力南向开放

紧扣彩灯文化贸易、南向开放门户、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定位,大力开展差异化机制创新、要素赋能,区域综合竞争力和对外开放影响力持续提升。

市场采购贸易首单

文化贸易欣欣向荣

创新推出“彩灯+”“+彩灯”贸易模式,推动境外灯展成为中国文化境外收费性展出项目中吸引付费游客最多的行业,2020年实现文化出口2739万美元,其中文化服务出口1505万美元。创新推出“跨境快贷—退税贷”“彩灯文化经营快贷”“彩灯e贷”等多款彩灯文化企业专属信贷产品,累计发放贷款13亿元。创建全国首个彩灯学院,设立全国首个彩灯职称专业,首次将彩灯美术、裱糊、造型制作3个项目纳入国家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年培养彩灯行业人才3000人次,入选国家文化出口基地首批创新实践案例。

南向通道高效畅达

整合川黔云桂粤等4省8市资源力量,牵头组建川南现代物流产业、南向开放物流两大联盟,推动信息共享、通道共用、平台共建。设立“蓉欧+”东盟国际班列自贡基地和西南(自贡)国际陆港青白江离岸服务中心,累计开行铁海联运班列255列,成为四川除成都外开行次数最多的区域。与广东黄埔、深圳、广西防城港、钦州等口岸实现通关一体化,进口货物实现自贡申报、防城海关放行,南向通道出口货物实现自贡申报、钦州海关放行。

平台建设加快推进

联合綦江工业园区成功创建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协手全国“最强县级市”建设自贡(昆山)产业合作示范园区。高新片区四川轻化工大学获批国家大学科技园;自流井区块获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大安区块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内江

坚持高位推动,释放政策红利

将先行区管理机构设在市政府办公室,发挥政策效应,做实协同合作,持续放权赋能,推动外向型经济稳步向好。

市场采购贸易首单

用好用足政策红利

发展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开辟“内江造”出口新通道,完成全省除成都之外参与国际市场采购贸易首单,联合中东国际展览集团打造“内江造中东&非洲国家线上数字博览会”,家纺、服装、日用百货等快消品通过电商网络远销欧美,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两年保持50%以上增长态势,2020年,已与世界108个国家(地区)建立经贸往来,比去年同期增加40个。

落实落细跨区合作

针对循环利用包装材料在综合保税区间流转时需反复报关通关、缴税退税的痛点,内江海关携手锦城海关在全省率先开展包装材料免税循环进出综合保税区试点,减少企业申报次数,提高商品流转效率,有效赋能成内两地产业协同。2020年,帮助内江企业循环回收纸箱121.8万个、吸塑盒305.9万个,节约关税约110万元、免去增值税约161万元。

有力有序扩权赋能

有效承接自贸试验区三批146项省级管理事项下放,在全省率先推动137项市级管理事项、258项区级审批事项下放至先行区各落地区块,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落地区块对授权事项进行流程再造、精简优化,及时调整权责清单,全面公开监管标准,审批实现扁平化、标准化、便利化。

温江

实施全域自贸,迸发开放活力

作为全省唯一的县域全域先行区,大胆探索制度创新、区域合作、平台打造,全域改革、全域开放、全域创新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加快成势。

市场采购贸易首单

制度创新赋能产业发展

回应药明康德、维亚生物等CRO企业降本增效诉求,率先探索以电子围网实现“场所隔离”、以单耗自核完成材料核销、以二维码溯源区分内外贸订单等方式开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外的保税研发。率先搭建针对生物医药研发用特殊物品的“关地协同”监管体系,进口时间从过去平均2—3个月大幅压缩至目前1—2周,在“管得住”的前提下实现“跑得快”。

区域合作共享前沿政策

率先与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搭建温江及成都周边疑难病患者直通乐城的绿色通道,实现临床急需境外药械及真实世界数据研究等海南特许政策的共享共用。与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建立联动机制,探索“边口岸检验检疫、内陆地区隔离清关”,打通花木进口通道,加快构建中欧花木全球供应链枢纽平台。

开放平台畅通内外循环

打造西南地区首家生物医药研发供应链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研发试剂耗材和实验样本的“一站式”进出口服务,有效提升企业在全球新药研发和检验检测服务外包中的竞争力。打造全省首家花木(农产品)进出口基地,配备隔离检疫、冷链仓储、研发繁育、市场交易四大功能模块,为“川花”和四川特色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提供平台支撑。

来源 | 四川自贸试验区

作者头像
1039创始人

联系我们:15775053793(同微);

  • 为你详细讲解:“1039市场采购贸易”是什么意思,有何特点和利弊,“市场采购贸易”和一般贸易方式有什么区别,“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怎么可以用这种模式来收汇,出口免税如何申报.
  •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如无特别标注,均为本站原创文章,于2021-11-29,由1039发表,共 5799个字。
  • 转载请注明出处:1039,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本文地址:http://1039.fwts.net/zixun/1647.html
上一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风险分析(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
下一篇:市场采购贸易交易清单录入(采购清单怎么做)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