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采购贸易对浙江的贡献(农业的市场贡献)

陈清萍

市场采购贸易对浙江的贡献

自贸试验区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和关键节点。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20年9月获批,涵盖合肥片区、芜湖片区和蚌埠片区,总面积119.86平方公里。其中,蚌埠片区承载着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引领区的三大功能定位。

一、蚌埠片区的现状

蚌埠片区地处皖北,位于淮河流域,是典型的内陆自贸试验区片区,蚌埠片区的建设发展可以为中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试制度,也可为带动皖北乃至苏北地区发展做出贡献。

一年来,蚌埠片区按照习总书记“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的谆谆嘱托,自主探索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8项。其中,“企业开办涉税业务‘一网集成’”为商务部认可的在全国范围具有创新价值的三大创新事项之一,它大大简化企业办事流程,该模式下涉税企业开办全流程最快仅需1.5小时,已有1.36万余户企业免费领取了税控设备和税务Ukey,节约办税成本达114.5万余元。目前,仅19.91平方公里的蚌埠片区内已集聚了116家规上企业、年产值达267.8亿元。

二、蚌埠片区发展过程中的现实困境

1.对自贸试验区认识不足

相关部门对自贸试验区的认识不足,一些工作人员认为自贸试验区是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的,与自身工作无关。殊不知,自贸试验区不是海关特殊监管区,而是国家进行制度创新和开放压力测试的“试验田”,“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是其与生俱来的任务,因此,推动自贸试验区的发展不是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辐射周边地区、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对蚌埠片区而言,意义不仅在于带动片区经济发展,更要努力实现拉动全市经济腾飞、“带动沿淮,辐射皖北”的目标。

2.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2020年9月以来,蚌埠市政府设立了蚌埠片区管委会,和高新区管委会合署办公,但是目前合署办公的具体方案尚未落地,蚌埠片区管委会更多地还是充当协调机构,仅有23名工作人员,很多工作需要市级或区级部门承接,各级部门的合力尚未形成。以招商引资为例,自贸区管委会没有招商引资的落地机制,其商谈好的引资项目,需要移交给高新区或禹会区管委会,项目的落地需要征得后者的同意,但是由于后者的招商部门没有亲自参与项目的前期洽谈工作,对自贸区管委会遴选的项目缺乏情感上的认可度,往往需要从头开始洽谈,导致项目落地没有因自贸区管委会的前期工作而加,招商引资工作上的重复劳动现象经常出现。

另外,省级和市级部门的两期赋权清单212项,很多承接工作的专业性较高,对办事人员的一线工作经验和业务工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自贸区管委会对赋权事项的承接能力不足,不少工作仍依赖高新区和禹会区直属部门承接、处理审批并办理前置文件,增加了较多的工作量,也承担了较大的责任,因此区直部门对此的积极性不高。

3.经济体量不大

就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而言,蚌埠片区的面积最小,仅为19.91平方公里(高新区15.79平方公里、禹会区4.12平方公里),分别为合肥片区和芜湖片区的30.7%和56.9%。从企业数量来看,蚌埠片区存量备案登记进出口企业仅56家、分别为合肥片区和芜湖片区的15%和44%,蚌埠片区存量实绩进出口企业仅35家、分别为合肥片区和芜湖片区的14%和47%。从企业规模来看,截止2021年7月末,蚌埠片区共有企业2091家,其中在库“四上”企业115家,仅占全部企业的5.5%,中小微企业占主体。

4.开放起点不高

蚌埠市地处皖北地区,经济发展在全省地位并不靠前,又位于内陆地区,通江达海能力有限。就进出口而言,蚌埠市2021年1-7月进出口总额为104.9亿元,仅为全省的2.8%,与全省第七大城市、皖北第二大城市的地位不相匹配。在此背景下,蚌埠片区尽管在2021年1-7月实现了进出口55.2亿元、占全市52.6%的较好成绩,但与合肥片区和芜湖片区相比仍显薄弱,在省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中占比不足7.6%,低于其面积占比16.6%。

5.开放平台偏少

与合肥片区和芜湖片区相比,蚌埠片区的开放平台偏少。就综合保税区而言,合肥片区和芜湖片区分别包括了1.4平方公里和2.17平方公里的综合保税区,蚌埠片区至今未设立综合保税区。据了解,蚌埠市政府已经部署了综保区申建工作,明确了申建计划及责任单位,提出了申建工作领导小组建议名单,开展了可研报告编制服务招投标工作,初定的选址为高新区,但是客观条件可能不满足。以跨境电商综试区而言,合肥、芜湖和安庆三个城市申报了跨境电商综试区,蚌埠市没有入选。据了解,蚌埠市在2019年和2020年就已分别申报跨境电商综试区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但均未得到批复。

6.物流支撑有限

蚌埠市地处淮河之滨,又是京沪线上重要的交通枢纽,曾以铁路运输发达闻名全国。但是,其优越的地位仅限于客流运输,货物运输、物流、仓储等能力较为有限。一方面,蚌埠依托淮河水道的淮干外贸航线开通较迟,上游港口延伸至阜阳、周口、漯河、淮滨,下游开通了直达江苏太仓的“港航巴士”,开行航班频次不高;另一方面,“蚌西欧”国际货运班列运行车次不太稳定,2019年6月开通当年达417车次,2020年因疫情下海运空运受阻而陡增至3647车次,2021年上半年受运价、箱源和铁路运输计划等因素影响回落至850车次、同比下降了62%。据了解,“蚌西欧”国际货运班列是蚌埠市商务局和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签订的运输协议,蚌埠市将货物零散发送至西安,在西安集结后发往欧洲,该协议已于2021年6月到期,目前未续签新的合作协议。

三、推动蚌埠片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1.正确认识自贸试验区

当前,应帮助各级部门正确认识自贸试验区,纠正错误和偏激认知。正如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设立之初李锦斌书记所强调的自贸试验区“不是政策优惠的洼地、而是制度创新的高地,不是零敲碎打的尝试、而是系统改革的集成,不是‘拿来主义’的照搬、而是特色路径的探索,不是边界固化的区域、而是全域联动的引擎”,自贸试验区不同于以往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更多的是承担着制度创新的任务,以自身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蚌埠片区19.91平方公里区域内2000多家企业的发展只是短期目标,带动蚌埠全市乃至皖北地区的发展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应加强对自贸试验区理论的学习,提高认识,为自贸试验区工作形成合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推动合署办公机制落地

在制度设计上,统筹高新区、禹会区和自贸试验区的力量,推动合署办公一体化方案落地,在发展规划、空间规划、政策体系上协同一致。在人事管理上,一方面适当增加自贸试验区片区管委会的编制数量,以使片区工作人员将更多精力用于体制机制创新,另一方面将片区工作人员的组织关系、工资关系归口到高新区管委会,实现同级别工作人员执行同等标准的工资待遇。在业务职能上,一方面协调组织市直部门加大对赋权事项业务的指导力度,鼓励市直部门抽调工作人员赴片区管委会挂职和互调,增加业务培训和现场观摩,另一方面将片区暂难承接的业务按照属地原则,由高新区和禹会区对应部门承担。

3.做大做强“双基”产业

蚌埠片区已经拥有69家规上企业,其中,中粮生物科技为生物基产业的领头羊,帝晶光电、国显科技和中科电力等是硅基产业的中坚力量。“双基”产业是蚌埠市的两大主导产业,应做大做强,但不应局限于蚌埠片区19.91平方公里的区域,否则将掣肘于地理空间,对“双基”产业的长期发展不利。未来,应充分重视“双基”产业链延链补链,争取“双基”产业的“近端”上下游企业优先布局市内其他开发区,补齐“双基”产业的链条缺失环节,形成“双基”特色的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在全国形成影响力;加强与皖北其他城市的抱团合作,发挥头部企业和“双招双引”的作用,将在“双基”产业链条上的“远端”上下游企业吸引至兄弟城市投资置业,推动全市乃至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形成“双基”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4.加强集成化制度创新

蚌埠片区取得了18项制度创新成果,解决了实践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在全省形成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但是,已取得的碎片化和同质化制度创新偏多,系统性和首创性制度创新较少。现阶段应加强集成制度创新,按照省级层面的工作规划与安排,加强和省内外自贸片区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打通制度创新的“最后一公里”。同时,由市级重要领导牵头,建立起与省部级部门的沟通机制,汇聚片区、职能部门、研究机构的创新力量,构建服务于蚌埠片区的自贸试验区研究院,针对相关制度建设的薄弱环节开展研究,增强制度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结合度,争取形成在省内甚至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制度创新成果。

5.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深度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起以企业为中心的“四最”营商环境。一方面,借助行业协会、地方商会的力量,搜集整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为政策制定设立靶点;另一方面,将问题分级分类整理,采用已形成的经验解决共性问题,组织相关部门对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会商、确定解决方案和解决期限,对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难题,一要上报上级部门寻求帮助,二要分析具体原因,分阶段逐步推进解决进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问题的搜集、解决方案的制定应尽可能地邀请企业家参与,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提高精准施策的水平和有效性。

6.促进市场采购贸易快速发展

外向性程度不高是蚌埠片区的重要短板,直接影响到市级综保区和跨境电商综试区的申报,因此提高全市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梳理蚌埠市外向型经济发现,全市跨境电商发展不快,其交易额在全省的排名也不靠前,外贸综合服务业务的发展没有起步,只有市场采购贸易为全省首屈一指,市场采购贸易是蚌埠市外贸新业态的一大亮点。2020年9月,中恒商贸城获批全省唯一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2021年上半年交易额就达到5400万美元的优异成绩,是2020年全年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的1.5倍以上;到今年8月3日,已备案各类经营主体达240家,全市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货物达到10007.4万美元,增速很快、增幅很大。横向来看,蚌埠市在历史上拥有“二马路”小商品批发市场的运作经验,蚌埠片区又与全国最大的市场采购贸易发源地浙江金义区签订了合作协议,应该说蚌埠市具有发展市场采购贸易的天时地利之便,建议加快构建市场采购贸易的系统性工作推进机制,优先引进大型市场采购贸易企业进驻,推动其与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新型贸易业态融合发展,为全省贸易业态的创新发展做好带头示范。

7.建设完备的集疏运体系

继续支持蚌埠的中欧班列建设,加强与合肥、滁州以及皖北五市的合作,共同出资建立皖北中欧班列运输专项基金,抱团与西安港务管委会洽谈,争取最大筹码,稳定中欧班列仓位数量,降低成交价格,打响皖字牌中欧班列品牌,最大程度地降低进出口企业的综合物流成本,缩短国际物流运输时间。另外,加快建设蚌埠的综合物流板块,形成多式联运立体网络,无缝联接水运、铁运、空运和公路运输,实现本地商品向东通江达海、向西连通“丝路”,同时树立平台思维让蚌埠成为长三角地区的要素和货物的大通道,摊平单位运输成本,做到蚌埠客流物流齐增共促。

(本文系2020年安徽省社科联攻关研究项目“‘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安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研究”(2020CX192)阶段性成果。)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城乡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陈清萍

(转载自《长三角观察》2021年第9月号(总第113期))

作者头像
1039创始人

联系我们:15775053793(同微);

  • 为你详细讲解:“1039市场采购贸易”是什么意思,有何特点和利弊,“市场采购贸易”和一般贸易方式有什么区别,“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怎么可以用这种模式来收汇,出口免税如何申报.
  •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如无特别标注,均为本站原创文章,于2021-12-03,由1039发表,共 5561个字。
  • 转载请注明出处:1039,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本文地址:http://1039.fwts.net/zixun/2907.html
上一篇:市场采购贸易出口的税务(出口贸易的市场)
下一篇:海关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市场采购贸易优势)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